均质物质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5-1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名词定义:

均质物质是欧盟RoHs法规专用词汇,指的是“均质物质就是用机械方法拆分到不能再拆分的最小单元”。

名词来源:

目前,欧盟委员会已经公布了关于六种有害物质的最大限量:在均质物质中,铅、汞、六价铬、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为0.1%(净重),镉为0.01%(净重) 。在指令公布的初期,许多生产商都对于均质物质的定义产生了困惑,这将直接影响到有害物质在产品和设备中的使用量。后来,欧盟委员会出版了正式的咨询文件,就RoHS指令中“均质物质”的定义作了解释:“均质物质就是用机械方法拆分到不能再拆分的最小单元“。

其他解释:

在电子工业界,对于这个定义有多种的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TAC又对“均质物质”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解释:“均质”可以理解是“全部是统一均衡的成分”,因此,以“均质物质”举例来说,应该是单独类型的塑料、陶瓷、玻璃、金属、合金、纸张、木版、树脂和涂层。“机械地拆分方法”应理解为材料被机械用以下的方法分离开来:旋开螺丝、切割、压碎、碾磨、研磨。

名词举例:

按照上述的定义来说,当一种塑料的保护层是由一种材料组成,并且在其上面(或者里面)没有贴附其他任何一种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该塑料保护层就能被理解为RoHS指令下的“均质物质”。

另一个例子是,用于包裹电缆中金属电线的非金属绝缘材料就应该被理解成是非均质物质,因为机械的拆分方法还能够将其分离出多种材料。在这种情况下,被分离出的多种材料才能够被理解为RoHS指令下的“均质物质”。TAC给出的最后一个例子是半导体的封装,因为其内部包含了六种的“均质物质”:塑胶模具材料、焊接框架中的锡电镀层、焊接框架合金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