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恩气候谈判
简介波恩气候谈判是2010年年底墨西哥坎昆气候谈判之前最重要的会议之一。
举办地波恩城南的Maritim Hotel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就是南极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气候公约等国际谈判会议的常驻场所,十几年来,气候谈判的各国代表们每年都要在这里花费几周时间。
召开背景地球变暖
由于工业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义务上分歧严重,哥本哈根未能达成一份具法律约束力的协议。联合国制定后《京都议定书》的任务被推迟到2010年墨西哥坎昆会议、或者2011年的南非会议上。
在本次会议上,德布尔敦促各国政府对《京都议定书》的未来给出一个明确的态度,他说,这个问题不能留到坎昆会议上再处理。德布尔表示,发达国家兑现财政援助的承诺是波恩会议能为2010年12月墨西哥坎昆会议取得部分成果的一个条件。
2010年具体情况波恩气候谈判并未解决哥本哈根分歧最大的那些“巨石”。
2010年6月,第二轮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德国波恩启动。182个国家的政府代表与会就新一轮全球气候协议进行磋商,以便为2010年12月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做准备。本次会议是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结束后,联合国气候谈判各方首次开始实质性磋商。
2010年6月11日,为期两周的2010年第二次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有失公允”、“不平衡”的指责声中落下帷幕。成果大会同意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组织(UNFCCC)下设立专门的秘书处,负责管理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持资金,并考虑将具体的资金支持项目交由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现有金融机构运作。
此外,UNFCCC长期合作特设工作组(AWG-LCA)新主席文本得到一致认同而成为LCA的谈判基础。较仅3页正文的《哥本哈根协议》而言,新文本倍加详细,为减排幅度等诸多争议条款留出数项“选择”。
会上最令人振奋的消息来自中国。在波恩接近中国代表团的知情人士向本报透露,中国代表团已向UNFCCC正式提出有意接手坎昆会议前最后一次、为期一周的谈判,这让外界猜测中国将有更多作为。僵局相比上述有限进展,与会各方在一些关键议题上仍然僵持不下。
LCA工作组谈判涉及全球气候问题的资金、技术、减缓和适应四个方面。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针对发展中国家自主减排行动的“三可”(MRV)──仍然分歧较大。
京都议定书工作组(AWG-KP)的谈判则毫无进展。谈判方没有意愿推进谈判进程。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一份泄露的联合国报告称,即便目前所有减排承诺全部实现,地球也将升温超过3度。因此发达国家的减排承诺和实际要求存在较大差距。[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