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戏剧文化奖
全国戏剧文化奖简介全国戏剧文化奖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级大奖,是文化部“评比、达标、表彰”八大保留项目之一,是华语戏剧文化的最高奖。由文化部主管的中央直属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全国戏剧文化奖评选项目包括:剧本、剧目、戏剧理论,戏剧文化传播、戏剧文化遗产保护等几个大项。
剧本评奖延续了原中国戏剧文学奖的评奖方式,剧目评奖采用优秀剧目调演的方式,理论评奖注重戏剧创作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戏剧文化传播侧重于对传媒和为戏曲传播做出贡献的个人表彰,戏剧文化遗产保护主要表彰对戏剧文化遗迹、文物、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另外还专门设立了戏剧大师奖和用于表彰为戏剧艺术发展传承做出特别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的戏剧文化特别贡献奖。主办单位该奖项由文化部直属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每三年一届,具体的组织评奖工作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专设的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承担,常设机构为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办公室。
评奖组织机构名单
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
主任:曾献平
副主任:李应该、张健钟
秘书长:孙晓燕
副秘书长:姜彤林
办公室主任:董丽红、郑飞
评委会专家由戏剧文化界权威专家、学者组成,每次评奖前由评委会办公室从专家库中抽取。全国戏剧文化奖·小剧场优秀戏剧展演季联系方式: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3号金孔雀大厦B座7018-7028室 邮编:100013
联系人:羊 驰 (秘书长)
孙晓燕 姜彤林 董丽红 郑 飞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 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奖项申报申报全国戏剧文化奖相关奖项的单位和个人从官网下载申请表,按要求将相关资料提交给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办公室。
具体的联络方式:
北京市朝阳区东土城路13号金孔雀大厦B座7018-7028室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全国戏剧文化奖”评委会办公室
邮编:100013
媒体报道一、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在京揭晓(转自凤凰网)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的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第七届中国戏剧文学奖),经过半年多时间的征稿、阅稿、初评和复评,于2010年10月23日举行了总评委投票终评,共评出获金奖作品16部,分别为:大型戏曲剧本《生死无人岛》(作者王克诚)、《疙瘩山》(作者史长生)、《良宵》(作者马国发)、《一树槐香》(作者尚造林)、《傅大士传奇》(作者贾祥龙),大型话剧剧本《天籁》(作者董太锋)、《土地无边》(作者曾纪鑫)、《午夜的太阳不是梦》(作者鄢然、高师大)、《背后的箫声》(作者康天赐、郑玲、梅子)、《拓跋鲜卑》(作者董妮),电影文学剧本《红腰带》(作者卢冬红)、《血纯》(作者周明夫)、《云山迷雾》(作者陈弘)、《中国空军一号》(作者李东才),电视连续剧剧本《野种的母亲》(作者王家男)和大型广播剧剧本《水龙谣》(作者赵卫明、阮逊),还评出了一批获银奖、铜奖和剧本奖的大型剧本,以及获一、二、三等奖的小型剧本和戏剧论文。从获奖作品的题材多样化和主题多元化,充分体现了本奖项一如既往的立场、专业尺度和包容精神。
全国戏剧文化奖的前身是中国戏剧文学奖,迄今已举办了六届,奖励和扶掖了一大批舞台剧、电视剧、广播剧的优秀剧本和有独立见解的戏剧论文,具有广泛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被业界誉为“纯专业评奖”。本奖项今起更名为全国戏剧文化奖,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全国性大奖,是文化部“评比达标表彰”八大保留项目之一。戏剧文学的终极目标是将“一剧之本”搬上舞台,转化为被社会、被大众所接受的戏剧文化。所以,本奖项除了文本评奖之外,同时增加了舞台艺术的综合性评奖。从年初开始,就有10台剧目陆续参加了“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活动,分别为:吕剧《毋忘在莒》、木偶奇幻剧《猴王o闯东海》、秦腔《锁麟囊》、晋剧音乐剧《红肚兜》、儿童歌舞剧《啊,摇篮》、越剧《高则诚》、校园音乐剧《我们快乐成长》、吉剧《大布苏》、小剧场戏剧《罗生门》和湘剧《一天太守》。这些剧目经观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均获得了各项大奖和单项奖,不仅丰富了本奖项内容,增加了戏剧市场活力,也为中国老百姓平添了一份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无论是文本评奖还是剧目评奖,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始终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始终坚持“惠及大众、还戏于民”的宗旨,不仅为剧界同仁所认可,而且赢得了广大戏剧观众的好评。二、戏剧创作有了国家级大奖(光明日报)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颁发 戏剧创作有了国家级大奖
光明日报讯:
全国戏剧文化奖颁奖大会今天(24日)在四川大学锦江学院举行。
全国戏剧文化奖是经批准的国家级大奖,是文化部“评比、达标、表彰”八大保留项目之一,是华语戏剧文化的最高奖。该奖项前身是中国戏剧文学奖,已举办了六届,奖励和扶掖了一大批舞台剧、电视剧、广播剧的优秀剧本和有独立见解的戏剧论文,具有广泛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被业界誉为“纯专业评奖”。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颁奖大会是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眉山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联合主办的。
在文本评奖方面,评委会从参评的1000多件作品中共评出大型剧本金奖16部,分别为:大型戏曲剧本《生死无人岛》(作者王克诚)、《疙瘩山》(作者史长生)、《良宵》(作者马国发)、《一树槐香》(作者尚造林)、《傅大士传奇》(作者贾祥龙),大型话剧剧本《天籁》(作者董太锋)、《土地无边》(作者曾纪鑫)、《午夜的太阳不是梦》(作者鄢然、高师大)、《背后的箫声》(作者康天赐、郑玲、梅子)、《拓跋鲜卑》(作者董妮),电影文学剧本《红腰带》(作者卢冬红)、《血纯》(作者周明夫)、《云山迷雾》(作者陈弘)、《中国空军一号》(作者李东才),电视连续剧剧本《野种的母亲》(作者王家男)和大型广播剧剧本《水龙谣》(作者赵卫明、阮逊)。银奖36部、铜奖66部、剧本奖96部,小型剧本一等奖23个、二等奖53个、三等奖93个,戏剧论文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0篇。
在剧目评奖方面,评委会从首届申报参评的一百多台剧目中,选出了11台大型剧目,陆续参加了“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活动。这些剧目经观众投票和专家评审,均获得了各项大奖和单项奖。尤其令人瞩目的是,山西吕梁青年晋剧院晋剧演员梁桂星、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昆曲演员顾卫英,各以精湛的表演功力,一举摘取“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大奖”桂冠。此外,由四川大学锦江学院学生主创策划的话剧《我要成名》受到评委一致认可,被组委会授予“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校园戏剧原创剧目大奖”。(记者 余长安)三、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颁奖(中国艺术报)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眉山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锦江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颁奖盛典”日前在四川举行。中国戏剧文学学会总顾问、原文化部副部长艾青春,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杜高,原中国戏剧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颜振奋,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朱丹枫,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名誉会长魏明伦,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曾献平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戏剧专家、获奖代表近200人出席了颁奖盛典。
全国戏剧文化奖前身为中国戏剧文学奖,此前已举办了6届,具有广泛的公信力和影响力,被业界誉为“纯专业评奖”。本奖项自2010年起更名为“全国戏剧文化奖”。 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包括文本评奖和剧目评奖两部分。在文本评奖方面,评委会从1000多件参评作品中评出《生死无人岛》《疙瘩山》《良宵》《天籁》《红腰带》《水龙谣》等金奖16部和银奖、铜奖、剧本奖的大型剧本以及一、二、三等奖的小型剧本和戏剧论文。在剧目评奖方面,评委会从申报参评的100多台剧目中,选出了吕剧《毋忘在莒》、木偶奇幻剧《猴王·闯东海》、秦腔《锁麟囊》、晋剧音乐剧《红肚兜》等12台大型剧目。陆续参加了“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优秀剧目调演”活动,山西吕梁青年晋剧院的晋剧演员梁桂星、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的昆曲演员顾卫英,以各自精湛的表演摘取了“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表演大奖”。同时,本届评奖活动还借“第二届全国戏曲编剧高峰论坛”的契机为台湾大学著名学者曾永义先生颁发了“首届全国戏剧文化奖·戏曲理论与创作特殊贡献奖”,表彰他为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四、30台小剧场戏剧6月在京展演(光明日报)
本报讯(记者张俊卿)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市东城区戏剧建设委员会主办的“全国戏剧文化奖·首届小剧场戏剧展演季”,将于6月起在东城区举办。“全国戏剧文化奖”是文化部“评比、达标、表彰”的八大保留项目之一,是华语戏剧文化的最高奖。本次活动将从6月中旬开始,遴选出全国华语戏剧关注度高、具有竞争力的30台小剧场戏剧剧目,在北京东城区多个剧场连续演出120多场。
五、北京东城区将塑造中国戏剧文化新品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中华文化促进会、北京市东城区戏剧建设委员会主办,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北京大华国际传媒有限公司承办的“全国戏剧文化奖·2011小剧场优秀戏剧展演季”活动,将于2011年6月起在北京市东城区隆重举办,这项活动是第二届全国戏剧文化奖重要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全国戏剧文化奖”是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国家级大奖,由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主办,是文化部“评比、达标、表彰”八大保留项目之一,是华语戏剧文化的最高奖。为了更好地提升东城区作为中国戏剧核心区的公众形象,
此次演出几乎荟萃了目前我国小剧场戏剧的领军人物,来自全国各大知名戏剧院团、院校和民营剧团以及港澳台地区,卓有成就的华语戏剧顶级编剧、导演和演员将豪华亮相,本着以关注戏剧的“生命意义”为宗旨,培植多元戏剧文化共生并存的艺术春天为方向,推动戏剧艺术发展、弘扬优秀文化为目的,建设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戏剧节日,以此塑造东城区东方百老汇的文化产业形象,拉动区间资源,借鉴电影节运作模式,打造中国戏剧最高规格开幕式红毯典礼,有效提升中国最大戏剧部落——北京东城戏剧演出聚集地的品牌效应,借“全国戏剧文化奖”之艺术性、权威性效应,建设中国戏剧文化百老汇,推出“东方百老汇”的地域文化概念,塑造东城区戏剧文化新品牌,一起助推中国华语小剧场戏剧演出的繁荣与发展。
据悉,从6月中旬开始,遴选出全国华语戏剧关注度高、具有竞争力的30台小剧场戏剧剧目,届时将在北京东城区多个剧场连续演出120多场,演出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这也是我国小剧场戏剧艺术优秀作品的首次在京集中展示。(鲁晓东)官网网站中国戏剧文学学会 新浪博客 请王朝搜索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 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