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舰巨炮主义

大舰巨炮主义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世界各国海军发展的主流。在当时海战的主流是,要赢得海战,就要有比对手更大吨位的战列舰、搭载更多的火炮、拥有比对方口径更大的火炮(威力更大、射程更远)。这就是那个时代海战决胜的不二法门。19世纪末开始,随着技术的进步,大口径舰炮显示出在海战中决定胜负的作用,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的对马海峡海战以后,形成了“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统治海军战略的时代。进入20世纪,随着1906年英国建造出无畏号战列舰,各海军强国倾其国力建造搭载大口径舰炮的战列舰,展开造舰竞赛。各海军强国竞相不惜血本研发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大口径巨炮,以及为携带这种巨炮而建造吨位更大的战列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日德兰海战成为战列舰主宰海洋的“大舰巨炮制胜主义”理论历史顶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空前绝后的战列舰大和号以及姊妹舰武藏号更是把大舰巨炮主义发展到顶峰。
然而也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新锐的航空母舰以及其搭载的海军航空兵力以远程打击的威力给大舰巨炮制胜主义敲起了丧钟,航空母舰逐渐取代战列舰成为各海军强国的舰队主力核心。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大舰巨炮主义就此没落,随著大和、武藏的沉没而走入了历史。
此外,大舰巨炮主义还有引伸的意思,指的是说穷兵黩武的政治观念和以武力为后盾的霸权主义外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