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器的制作过程的相同及不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06-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陶瓷器制作过程的相同陶瓷工艺品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在中国,很早以前就有了陶瓷器,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那么我们的先人们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陶器和瓷器的制作过程选土→淘泥→制坯→干燥→修坯→上色→焙烧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的相同及不同

选土:选用粘度高的陶土,一般用高岭土。

淘泥:将土倒入水中,和均匀,从中淘出精细的泥土。

制坯:将选出来的泥土成型,作成陶瓷胎型。

干燥:将陶瓷胎放在架子上干燥,是阴干。

修坯:干燥后,再用工具修理平滑。

上色:在表面用画笔画上图案,瓷器和有的陶器会在画好图案之后施若干层釉。

焙烧:将画上图案并施完釉的陶瓷器放入炉中焙烧。

就这样,陶瓷器就制成成品了。

陶瓷器的制作过程的相同及不同
高岭土

陶瓷器制作过程中的不同虽然制作方法基本相同,但是在制作过程中有一些条件是不一样的。

区别一:陶器选用的原材料一般是高岭土。

瓷器选用的原材料除高岭土外,还添加了石英、长石等成分。

区别二:陶器的烧制温度可在700到800摄氏度。

瓷器的烧制温度必须在1200摄氏度以上。

区别三:陶器表面不施釉或是低温釉。

瓷器表面施耐高温釉。

制作的不同导致成品的差异陶器和瓷器成品的差异在于:

陶器未施釉使得表面粗糙,无光泽,有吸水性,叩之声音浑浊。

瓷器施有高温釉使得表面平滑光整,吸水性不足1%,叩之发出清脆悦耳之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