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灭绝
简介集群灭绝与个别物种的不断灭绝有很大的区别。在集群灭绝中,生物区系中的大部分成员在很短的地质时间里遭到毁灭。集群灭绝是由于物理原因造成的。自从生命在地球上产生以来,明确证实的集群灭绝只有自动物(后生动物)产生以来的那些灭绝。
事例最著名的集群灭绝就是白垩纪结束时发生的恐龙及其他海洋和陆生生物的灭绝。长期以来都不太清楚导致这一灾难性灭绝的原因是什么,但正如沃尔特·阿尔瓦罗兹提出的,最有可能的原因是5600万年前一个小行星撞击地球所致。这次撞击产生出来大量灰尘导致陆地温度的急剧下降,并带来其他不利后果,从而使当时生物系中的大部分生物都灭绝了。在古新世和始新世发生了壮观的进化辐射,产生出现存哺乳动物的所有目和许多科,少数生存下来的白垩纪鸟类在第三纪的最初2000万年时间里也发生了类似的爆炸性进化辐射。集群灭绝中最剧烈的且造成的灾难壁阿尔瓦罗兹事件还要大的灭绝,发生在二叠纪结束时,据估计导致了当时95%的物种毁灭。这次灭绝显然不是由于小行星,而是由于气候变迁或陆地大气中化学成分的改变。还有三个重大的灭绝(分别发生在三叠纪、泥盆纪和奥陶纪时期),每一次都导致了当时76%-85%的物种灭绝。有些特定生物类群也曾发生过比较小的集群灭绝。在上新世的干旱时期(大约600万年前),大部分北美柔软的C3草本植物被比较粗糙的C4草本植物所取到。同时,除了那些具有长牙的马之外,所有草食性马的物种都灭绝了。我们现在正处在另一个集群灭绝时期,原因就是人类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毁坏和环境污染。
表格灭绝事件
年代( *10的6次方)
科(%)
属(%)
种(%)
奥陶纪末期
439
26
60
85+/-3
泥盆纪后期
367
22
57
83+/-4
二叠纪末期
245
51
82
95+/-2
三叠纪末期
208
22
53
80+/-4
侏罗纪早期
(普连斯巴奇阶)
187
-
26
53+/-7
侏罗纪末期
145.6
-
21
45+/-7.5
白垩纪后期初期
(西诺曼尼阶)
90.4
-
26
53+/-7
白垩纪末期
65
16
47
76+/-5
始新世后期
35.4
-
15
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