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体育学院
校名:沈阳体育学院
曾用名:东北体育学院
英文名称: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建院时间:1954年
学院隶属: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建,以辽宁省政府管理为主
校址:沈阳市苏家屯区金钱松东路36号
邮政编码:110102
学院网址:www.syty.edu.cn
地理位置:地处中国东北部的辽宁省省会城市沈阳,主校园位于横穿市区的浑河南岸,占地71.4万平方米;在城郊东南部山区还建有雪上训练中心,占地约49.4万平方米。实用的三维地图、校园实景展示: http://syty.6dxy.com/
党委书记:于晓光
院长:张贵敏
学院沿革
1954年 东北体育学院成立,由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和东北人民政府举办;校址确定在沈阳北陵原东北大学体育场旧址周围区域。
1955年 竞技指导科(原东北体训班)划出学院建制。
1956年 更名沈阳体育学院。
1958年 划转辽宁省政府领导,由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主管。
1960年 设立体育系和运动系;不久运动系划出学院建制,但保留运动系(或沈阳体育学院分院)名义至1984年,成为辽宁省运动技术学院的前身。
1963年 由辽宁省高教局直接管理,省体委业务指导。同年省属沈阳市体育学校中专并入。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发,停止招生至1971年。
1969年 迁往辽宁省北镇县青堆子农场,次年陆续迁回沈阳原址。
1980年1月 隶属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设立附属竞技体校。
2001年3月 实行国家体育总局与辽宁省政府共建、以辽宁省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由省教育厅与省体育局共管、以体育局为主。
2004年9月 学院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2006年12月 学院迁入新校区。
系部及专业设置
体育教育系:体育教育专业
运动训练系:运动训练专业
社会体育系:社会体育专业、休闲体育专业
民族传统体育系:民族传统体育专业
运动人体科学系:运动人体科学专业、运动康复与健康专业
人文科学系:新闻专业、英语专业
管理系:市场营销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旅游专业
体育艺术系:体育表演专业
研究生部
成人教育部
附属竞技体校(含中专)
附属体育学校(含中专和青少年体育俱乐部)
学生和教师(截至2007年6月)
全日制在校生6592人,其中本科生6176人。
专任教师464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159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98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233人。
校园和设施(截至2007年6月)
●新校区
校园面积:71.4万平方米(1072亩)
建筑面积:21万平方米
在建面积:7万平方米
主要设施:
图书馆:14878平方米
教学楼:19292平方米
科技楼:15712平方米
办公楼:9827平方米
田径馆:15910平方米
篮排球馆:19429平方米
武术体操馆:17208平方米
羽乒馆:11755平方米
网球馆:12150平方米
体育场:9421 平方米(指看台等附属设施,容纳观众2.5万人)
游泳馆:7421平方米
大学生活动中心:8766平方米
竞技体校综合楼:8287平方米
学生食堂:14307平方米
大学生公寓:76550平方米(共12栋)
留学生公寓:4959平方米
交流中心:9971平方米(在建)
室外足球场、网球场、篮球场、轮滑场、素质拓展训练场等21个。
●白清寨雪上运动中心
占地面积:49.4万平方米(714亩)
建筑面积:4835平方米
主要设施:综合楼(运动员公寓和雪具大厅)、招待公寓(2栋);自
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槽单板雪上技巧等训练竞赛场地、高、中级雪道及大众滑雪场;素质拓展培训场地。
●北陵校区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夏训水池跳台、南小区综合服务楼等。
办学特色
长期以来,学院始终坚持教学、训练、科研三结合的教育体系,培养专
业技能突出、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体育人才,以冰雪优势项目为代表、勇攀世界体育高峰,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
科学研究
学院的科研工作围绕四大领域进行组织:
体育教育训练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
运动人体科学
民族传统体育学
学术刊物《沈阳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是美国《剑桥科学文摘》核心库(CSA)核心期刊。
国际交流
学院与与日本、韩国、美国、英国、法国、乌克兰、越南、奥地利、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和许多体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关系;与法国里尔第二大学合作举办3+2本硕两段式教学班。有美、日、韩等国数十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以体立校、育人为本、体教结合、服务社会
●价值追求:为国争光,勇攀世界体育高峰
●校训:厚德博学,弘毅致强
●“同船”精神:风雨同舟、利益与共、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校歌:《我们集合在沈阳体育学院》。
发展规划
学院在本世纪的奋斗目标是建设一所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体育大学。在今后5---10年里,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在学科和专业上实现以体为主,体、教、文、理、管的协调发展,在校全日制本科生达到8000人左右,专业达到15个左右,在训各学制学生800--1000人;研究生600人;留学生300人。保持竞技体育优势,在未来两届奥运会、两届冬奥会上,保证有我院大学生运动员参加,并至少夺得2枚金牌。专任教师达到700人左右,在某些学科、运动项目上拥有国内领军的学者专家。
历任校领导车向忱(1898-1971),1898年5月7日出生,辽宁省法库县人,194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9月至1959年3月兼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我国著名爱国的人民教育家,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辽宁省副省长。
大学期间在北平参加了“五四”爱国运动。1925年在中国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回辽宁开展城乡平民教育运动,在张学良将军支持和帮助下,在全省城乡建立平民学校200余所,并大力开展反日爱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西安等地先后参与发起成立了“东北民众抗救国会”、“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并曾三次出关联络抗日义勇军。“西安事变”前后,为促进东北军、西北军与红军合作抗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并为流亡子弟创办“东北竞存学校”,给抗日战争和我党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抗战胜利后,回到东北解放区,任嫩江省副主席,后任东北行政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哈尔滨大学校长。1949年,任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长,后兼任沈阳师范学院院长。1954年,他亲自领导了东北体育学院(现沈阳体育学院)筹备工作,选择原东北大学运动场区为学院校址,并抽调东北大学部分教师来校任教。在担任院长期间,学院从无到有,基本建设有了迅速的发展,初具办学规模,1957年,在专科教育基础上,又开始招收本科生,使沈阳体育学院成为国家在东北地区的主要高等体育院校。
刘启新(1912-1995),1912年10月出生,吉林省梨树县人,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主要简历:1936年12月在北平东北大学学习期间投身于革命活动,参加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37年10月在南京青年战地服务训练班学习;1945年11月先后担任吉林省梨树县、怀德县县委委员,辽北省人民政府秘书、辽西省康平县长、县委书记;全国解放后,历任辽宁省锦州市委宣传部长;辽西省青委副书记,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副主任;民革东北临时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兼组织委员会主任;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主任、市人民政府第一副秘书长;1959年3月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党委代书记、书记兼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1964年任辽宁省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70年任沈阳体育学院革委会副主任;1972年任辽宁省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1983年离休。
赵维,1930年4月生,辽宁海城市人,1946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8月至1983年6月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
主要简历:合江省鸡西市土改工作团团员、小组长;饶河县土改工作团秘书兼大组长,中共饶河县委秘书,兼管组织和宣传部工作,兼饶河大众报主编;中共合江和松江省委青委组织干事;团松江省工委委员、组织部副部长,中共松江省委青委委员、团省委常委;中共抚顺市委青委委员、团市委常委、组织部长;苏联中央团校中国留学生第五期学员,团抚顺市委第二书记、第一副书记;中共抚顺市委技术改造办公室副主任,抚顺市科委秘书长;中共中央党校理论部学员,团抚顺市委书记;文革中抚顺市五七干校学员,清原县夏家堡公社丁家堡大队插队干部连指导员,夏家堡公社党委副书记;抚顺市委、市革委会政工组副组长,市委宣传部党组副书记兼副部长;1978年8月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86年调国家体委秦皇岛基地任主任,兼中国奥委会委员,中国手球协会副主席,全国体育基地协作委员会主席。1992年2月离休。
杨俊卿(1928-1996),1928年7月31日生,山东省泰安县人,194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6月至1990年6月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
曾兼任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委员,辽宁省运动医学学会名誉会长,辽宁省体育社会学研究会名誉理事长,辽宁省世界语协会理事长等职。
主要简历:1946年8月中国医科大学第24期理论学习毕业,任中国医科大学政治干事助理员、团支部书记;1946年10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任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后任北京中国医科大学党总支副书记;1957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历任沈阳医学院组织部长、人事处处长;沈阳医学院附属二院党总支书记;沈医乌兰医院党总支书记;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兼附属一院党委书记;1983年6月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90年6月离休。
韦迪,1954年12月生,辽宁省丹东市人,中共党员,1990年6月至1995年6月任沈阳体育学院代院长、院长。现任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
曾兼任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理事、中国体育软式网球协会副主席、中国冰球协会副主席、中国田径理论研究地副会长、国家体委第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体委直属院校专业设置评议委员会委员。
主要简历:1974年2月哈尔滨师范学院体育系学习;1979年9月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专业研究生学习;1982年9月沈阳体育学院任教;1983年4月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历任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系副主任,运动系筹备组负责人、运动系主任;1986年10月至1987年9月在日本筑波大学进修体育管理学;1988年任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代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91年6月任院长兼党委副书记;1995年6月任学院党委书记。
王揖涛,1949年12月生,辽宁省海城市人,1968年9月参加工作,1975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5年6月至2003年8月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现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主任。
曾兼任中华体育总会委员、辽宁省体育总会副主席、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高校自然科学系列、辽宁省高校教育管理系列高级职称评委会委员,沈阳市人大代表、皇姑区人大代表。
主要简历:1968年9月海城市新台子乡西新大队下乡青年;1969年11月营口市师范学校学习;1970年2月营口市十四中学担任体育教师;1973年9月沈阳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学习;1976年1月担任沈阳体育学院教师;1983年11月担任沈阳体育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处长;1985年7月晋升为副教授;1988年9月担任沈阳体育学院体育系主任、党总支书记;1991年4月担任沈阳体育学院学生处处长;1993年4月担任沈阳体育学院副院长,同年晋升为教授;1995年6月担任沈阳体育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2003年8月任国家体育总局冬季项目管理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