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K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HSK
HSK

HSKHSK是汉语水平考试(hàn yǔ shuǐ píng kǎo shì)的缩写。

汉语水平考试(HSK)是为测试母语非汉语者(包括外国人、华侨和中国国内少数民族人员)的汉语水平而设立的国家级标准化考试。1984年,原北京语言学院成立了“汉语水平考试设计小组”,开始研制汉语水平考试。此项研究首先从初、中等考试开始,历时五年多,于1990年2月20日,通过了国家教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为了使HSK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在初、中等考试研制工作取得初步成果的基础上,1989年10月,开始了高等汉语水平考试的研制。1993年7月28日,HSK(高等)通过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组织的专家审定。为了使更多的汉语学习者有机会测试自己的水平,1995年9月又开始了基础汉语水平考试的研究。1997年11月24日,HSK(基础)通过了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组织的专家鉴定。至此,HSK构成了一个水平由低到高的较为完整的系统。

1986年12月,HSK列入国家教委1986年度文科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1992年9月2日,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了李铁映主任签署的第21号令,汉语水平考试正式升级为国家级考试--中国汉语水平考试(HSK)。1995年12月26日,国家教育委员会发布教外来[1995]668号文,颁布了《关于外国留学生凭〈汉语水平证书〉注册入学的规定》。1997年8月27日,根据国家教委关于成立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的决定,国家汉语水平考试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1990年,HSK正式在国内推广,1991年推向海外。目前已在国内的27个城市设立了40个考点,在亚、欧、美洲和大洋洲的24个国家设立了55个考点。截止到2001年7月底,已有来自120多个国家的35万人次参加了HSK考试。

目前HSK考试已达到较高的科学化水平,实现了命题、施测、阅卷评分和分数解释的标准化。实现了预测统计分析、试题等值、考试报名、评分和成绩报告等的计算机化。1997年完成了HSK等值研究。从1998年9月开始了HSK题库计算机自动生成试卷系统这一课题的研究。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HSK题库和试卷计算机自动生成系统。在此基础上,将推出计算机化自适应性HSK考试,这种考试将更加具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从而可以达到更高的可靠性(信度)和更高的有效性(效度)。

基础汉语水平考试 〔 HSK 〕(基础)简介

一、 考试结构

HSK基础考试分为3个部分,结构如下:

1听力理解 1-50 题 约 35 分钟

2语法结构 51-90 题 40 分钟

3阅读理解 91-140 题 60 分钟

二、 HSK(基础)分数体系

( 1 ) HSK (基础)单项分数在 0-100 分之间,是一个以 50 为平均分,以 20 为标准差的标准分数。总分在 0-300 分之间,由单项标准分相加得到。单项标准分反映了应考者在 HSK (基础)标准样组中的相对位置。在下表中给出了单项标准分的百分位。表中下面一行是低于相应分数的人在 HSK (基础)标准参照样组中所占的百分比。

HSK (基础)单项标准分与百分比的对照表

单项标准分 100 76 67 60 55 50 45 40 33 24

百分比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2 ) HSK (基础)根据总分确定分数等级和证书等级,分数等级划分和证书授予标准见下表:

证 书 等 级 分 数 等 级 总 分

等 第 级 别

C 1 级 100-154

基础 B 2 级 155-209

证书 A 3 级 210-300

( 3 )获得证书的条件:总分必须达到相应的最低等级分数。

( 4 )关于分数等级的说明:

基础汉语水平考试〔 HSK (基础)〕的分数等级共分 3 级,分数等级说明如下:

1 级:具有基础(低)汉语能力,能理解简单的语句,表达简单的意思,可进行日常生活、学习方面的初步语言交际。掌握 600 左右汉语常用词和与之相应的语法项目的汉语学习者可达到这一标准,也是获取基础 C 级《汉语水平证书》的标准。

2 级:具有基础(中)汉语能力,可满足基本的日常生活、一定范围的社会交际和一定程度的学习需要。是获取基础 B 级《汉语水平证书》的标准。

3 级:具有基础(高)汉语能力,是入中国高等院校理、工、农、西医类本科学习的最低汉语能力标准,也是获取基础 A 级《汉语水平证书》的标准。相当于 HSK 初等 C 级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