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血液中心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上海市血液中心坐落于长宁区虹桥路1191号,毗邻繁华的虹桥经济开发区,占地13320平方米,是一所集血液采集、制备、供应、科研及教学于一体的,市区唯一的采供血服务机构。中心于1988年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为世界卫生组织输血合作中心,1999年通过芬兰政府无息贷款建造了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的16层综合业务大楼,并装备了先进的专业仪器设备。

上海市血液中心承担着为全市160余家医疗单位提供临床用血和保障安全用血的重任。中心除设立5个固定献血点外,还在闹市街头停放流动献血车,提供全年无休献血服务。每年采集血液近28万单位,向临床供应血液及血液成份制品约80万单位,血液成分分离率为96%以上,临床血液成分输注率为9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中心还开展疑难血型鉴定及配血、新生儿溶血病的检查、输血反应鉴定、强直性脊椎炎的诊断、组织配型等输血相关服务项目。此外,中心也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上海市定点HLA组织配型实验室”、“全国免疫血液学基础学习班”培训基地,还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临床教学基地,同时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联合成立了研究生培养基地。

中心始终以血液安全为最高宗旨,以保证血液质量为首要职责,以献血者和受血者为关注焦点,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和技术操作规范,并于1999年在国内输血领域率先建立了ISO质量管理体系。

为了促进输血科研工作的发展,中心于1985年成立了上海市输血研究所。每年拨出专款100万元用于发展输血科研工作。研究所下设5个研究室,有正副高级职称的研究人员12名,历年来申请各类科研项目基金资助120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基金2项,国家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荣获: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338篇,目前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9项。

近年来,中心党委坚定政治目标,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与时俱进,深化改革。把精神文明建设和凝聚力工程建设,规范服务和优质服务,作为这个优秀团队的文化构筑工程。连续15年荣获上海市卫生局文明单位称号;2005年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单位和长宁区精神文明单位;连续三年获虹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共建单位;被授予上海市卫生局“创建女性人才工程示范点”工作示范单位;中心工会荣获上海市医务工会系统先进职工之家;中心采血室荣获上海市“三八红旗集体”称号。

历史·1955年 上海正式建立血库,开始供应库血

1959年 上海成立“献血服务站”,实行“统一组织血源、统一采血、统一供血” 1969年 上海全面实行公民义务献血 1978年7月 上海市中心血站正式成立 1984年12月 上海市红十字血液中心命名 1985年4月 上海市输血研究所成立 1986年4月 上海市首次开展无偿献血活动 1987年8月 更名为上海市血液中心 1988年9月 世界卫生组织输血服务发展和研究合作中心命名 1991年10月 上海市第二医科大学基础教学基地命名 1993年8月 全国血液质量管理委员会成立,办公室挂靠于上海市血液中心 1996年4月 芬兰总统出席上海市血液中心主楼奠基仪式 1997年3月 卫生部血液标准分委会成立,办公室设在上海市血液中心 1997年4月 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体大楼正式开工 1999年10月 上海市血液中心顺利通过国家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1999年11月 上海市血液中心主体大楼落成 1999年11月 免疫遗传室被命名为上海市红十字会中华骨髓库移植配型实验室 2001年11月 成功举办国际输血协会第十一届西太地区大会,共有1100余位代表出席本次大会 2002年 朱永明主任当选为国际输血协会副主席,并担任美国血库学会国际血液安全理事会委员 2003年10月 命名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研究生教育基地 2003年12月 命名为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生培养基地 2004年7月 朱永明主任当选为国际输血协会高级副主席 2004年10月 成功承办中国输血协会第三届输血大会 2005年6月 成立“上海市血液中心Rh(-)献血者俱乐部” 2005年11月 上海市血液中心建站50周年纪念 2006年5月 中心被批准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并加入上海市科普基地联合会 2006年6月 全市血液管理信息新系统在全市采供血机构正式联网启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