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蛤蒌
蛤蒌

蛤蒌

【拉丁文名】Piper sarmentosum Roxb.

【别名】假蒌、假蒟、臭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钻骨风、蛤蒟、酿苦瓜、封口好、毕拔子(《生草药性备要》)、假荖、蛤荖(《岭南采药录》)、猪拔菜(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荜拔、巴岩香(《广西中草药》)、猪嫲蒌。

【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

蛤蒌

假蒌Piper sarmentosum Roxb.,

秃净灌木或亚灌木。茎基部匍匐状,上部直立或攀援,节膨大。叶互生,近膜质,阔卵形或近圆形。花小,单性异株,穗状花序。浆果密集成桑椹状,青色。花期秋季,果期秋、冬季。

生园林或树林中半阴处。

【分布】国内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西藏各省区有分布;国外分布于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食用】广东、广西人包粽子时用蛤蒌叶包肥猪肉作馅,一是可以消除猪肉的肥腻,二是中和糯米的湿热,祛热毒。

另也用其叶子煮蛤蒌饭,有特殊香气。

【药用】以全株、根、叶或果实入药。全株、根随时可采;叶及果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归经】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全株0.5~1两,果0.5~1钱。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