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十二连城

潼关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距潼关县城东约3公里的禁沟两岸。禁沟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秦岭蒿岔峪口,南北长约15公里。沟底经过长期山水冲刷,形成宽30米的平坦斜坡道,成为通往潼关城右侧的一条军事要道。
自唐朝以来,各个时期为了潼关的安全,在禁沟西岸,分筑方形土台12个。土台底边长11米,宽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土台四周均有唐至明、清的瓦砾片。这些设施,属于防御性的军事堡垒,由于与潼关县基本相连接,故称十二连城。
潼关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距潼关县城东约3公里的禁沟两岸。禁沟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秦岭蒿岔峪口,南北长约15公里。沟底经过长期山水冲刷,形成宽30米的平坦斜坡道,成为通往潼关城右侧的一条军事要道。
自唐朝以来,各个时期为了潼关的安全,在禁沟西岸,分筑方形土台12个。土台底边长11米,宽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土台四周均有唐至明、清的瓦砾片。这些设施,属于防御性的军事堡垒,由于与潼关县基本相连接,故称十二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