蚋

蚋
拼音:ruì注音:ㄖㄨㄟˋ
部首:虫,部外笔画:4,总笔画:10
五笔86&98:JMWY仓颉:LIOB
笔顺编号:2512142534四角号码:541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68B
基本字义
--------------------------------------------------------------------------------
● 蚋
ruìㄖㄨㄟˋ
◎ 昆虫,体长二、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畜的血液,幼虫栖于水中。
English
--------------------------------------------------------------------------------
gnat, mosquito
详细字义
--------------------------------------------------------------------------------
◎ 蚋 ruì
〈名〉
(1) 小蚊。又名沙蚊 [midge]
小蚊曰蚋。——《通俗文》
蝇蚋姑嘬之。——《孟子·滕文公上》
(2) 主要是蠓科、瘿蚊科和摇蚊科的任何种小双翅蝇,其中很多都能够咬人疼痛并且还有某些是人类和各种其它脊椎动物寄生虫的中间宿主传播者。如:蚋翼(比喻极微小);蚋蠓(蚋和蠛蠓)
蚋
Simuliidae;blackflies
亦称水牛蚋(buffalo gnat)或火鸡蚋(turkey gnat)。
双翅目长角亚目蚋科的通称。世界已知1000多种,中国已知50多种。蚋成虫体短粗,通常黑色,体长二至三毫米。触角短 ,硬,9~11节,伸出如牛角状。雄性复眼大,约与胸部等宽,两眼沿额缝处相接。雌蚋复眼略狭于胸部,两眼被额明显分开。口器为刺吸式;雌蚋吸血,上下颚的末端具锯齿,雄蚋不吸血,上下颚的末端仅具软毛。蚋的中胸特别发达,背面常隆起如驼背 ,故东北俗称它为挖背 。翅宽阔 ,膜翅透明 ,无色斑,前缘脉、亚前缘脉、径脉特别粗壮,其上着生有毛或刺。足短。蚋的生长发育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双翅目(Diptera)蚋科(S

imuliidae)昆虫,约300种,分布全球。体小,黑或深灰色。隆背,触角和足粗壮,口器短,适於吸血,翅薄如纱罗。雌体吸血,有时数量多到可使鸡、鸟和其他家畜家禽死亡。有些能传布盘尾丝虫病,造成失明或皮下结节。幼虫和蛹生活在流水中。羽化时出蛹壳,随气泡升到水面而飞去。
春季密西西比河边的水牛蚋(Cnephia pecuarum)孳生,为害家畜严重。有记载,马、骡可因蚋的叮咬或因大群的蚋堵塞鼻孔而窒息死亡。南方蚋(Simulium meridionale)也在春天出现,叮咬鸟类的冠和垂肉。蚋的防治一般用驱避剂。
成虫在晚春和夏季常大量出现在山区、林区、森林草原等有泉水、溪流或河流的地方。雄蚋不吸血。雌蚋吸血,交配后大量出现在人畜周围,侵袭人畜。雌蚋产卵在山泉、溪流、河水以及路旁清洁流水沟内的水草、树枝、叶片或石块上。成虫飞行力强,白天活动。有些种类是人畜蟠尾丝虫病的传播媒介。如毛足原蚋在北美传播人的蟠尾丝虫病;恶蚋和蟹蚋在非洲是传播人的蟠尾丝虫病的重要种类;饰蚋在大洋洲传播牛的蟠尾丝虫病。还有些种类能传播家禽的白血球孢子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