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单206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0-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中单206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育成。1988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推广。

中熟品种。在北京春播,全生育期约110天。株高约250厘米,穗位约80厘米。茎秆坚硬,株型挺秀。果穗筒型,长约21厘米,穗行数16~18行。籽粒马齿型,黄色,软质胚乳,千粒重250克,出籽率85%。全粒含蛋白质8.96%,赖氨酸0.47%(中单2号为0.22%),脂肪5.28%。在1984~1985年全国高赖氨酸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51.6千克,比普通玉米对照种中单2号低3.06%。1986年在四川省1.5万亩生产示范中,采用种植密度比中单 2号增加 20%为主的一套栽培措施,使籽粒产量超过了中单 2号的水平。其中三台县对85户种植在坝地的47亩进行了测产,平均亩产531.7千克,34户种植在丘陵山坡的23亩地中,平均亩产384.6千克。在品种比较试验中,3600株/亩的情况下,中单206的产量比中单2号高6.6%。浙江省示范种植了2080亩,据20个县统计,978.5亩地平均亩产359.9千克,其中亩产超过 400千克的有 362.4亩,还有 5.4亩达到 525千克/亩。山东省齐河县套种示范40亩,平均亩产576千克。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643.7千克,比烟单14号增产4.84%。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在运城市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477.7千克,比对照苏玉1号增产27.9%。生产示范中,平均亩产458.4千克,分别比运单1号和运单2号增产20.7%和35.6%。山西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在临汾春播,亩产比中单2号低1.99%;套种则比中单2号增产16.6%。湖北省农科院粮作所的玉米品种比较试验中,亩产431.5千克,分别比毕玉2号和四单8号增产5.15%和11.2%。湖南省在实施水旱轮作改制计划中,在10个县的稻田早稻季节)中试种42.95亩,平均亩产416.5千克,比早稻增产10.2%,其中2.45亩地亩产达503.5千克。无论食用该品种的青嫩玉米还是玉米粉,适口性均好,营养价值高。可作为保健食品原料。

因株型矮健,种植密度以3500~4000株/亩为宜。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籽粒产量可达到或高于当地推广的普通玉米杂交种。中单206适于在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四川、湖南、浙江、宁夏、新疆等地种植。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