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腔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0-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洞腔系由围岩控构的空腔,是围合蚀空部分的实体。所谓洞穴的形成,实际上就是洞腔的形成。洞腔的形成是一个不容易追溯的历史,因为蚀去部分岩石呈溶液流失,所能留下的痕迹记录多在腔壁上。洞腔的形成时代断定,多用间接方法,但效果并不好,如洞外同高度上的沉积物。洞腔是洞系发育过程中的第二大过程,第一大过程是可溶岩石的形成,第三大过程是洞穴化学及物理沉积物的形成。洞腔纵剖面有多种形态,如单层与多层,垂直倾斜与水平,单线性与网状性,与母岩层面的发育关系等。洞腔横断面也有多种形态,反映地下水在溶蚀岩体时的状态,如圆形、椭圆形、钥孔形、半圆形、工字形、王字形、斜倾形、高窄形等。细划分洞腔,可见到顶板、底板、边墙、沟槽、溶穴、锅穴、倒石芽、蚀余体等,这对科研及开发观光都有各自的用场。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