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洞泉香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0-1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蒙洞泉香,宜章八景之一。现在宜章一中内。

蒙洞泉香一景,在昔日奍正书院旁今县一中处。宋代淳熙乙己(1185)宜章县令、临川吴镒往游,因见其上岩下泉,形似“蒙”故取名蒙岩、蒙泉。是宜章一处重要名胜古迹。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仕途官吏、文人豪客前来游览观赏,并被收进了《中国名胜辞典》。其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是“蒙泉”--即“泉香”一景。蒙泉有左右二泉,其一水自岩缝中暴突流出,在泉流出处建有四个井架,并建有井亭,以供城中部分居民汲水、洗菜、洗衣之用,并建水槽引出为居民饮用;其二系经人工开凿,以作饮用水为主,有人在石壁上篆刻有“枕流濯缨”四字。蒙泉水,清澈冷冽。

第二层是“蒙岩”--即“蒙洞”一景。蒙岩也有左右(或称上下)二洞,一在奍正书院旁,其实并非岩洞,实为石壁,其中间岩壁上,有宋书院掌教曾某所篆刻的“虎”字,他左面石壁上又篆刻有“介石”二字,苍健有力。并有清朝一批学子把宋吴县令的《蒙艮二岩记》刻于其上。

第三层,其左上方,即奍正书院后的桄榔山有一真正实实的岩洞,其洞被藤葛瑶草遮掩,周围石壁上留下自宋以来历代文人书刻,尤为著名的有宋代县令吴镒的题名石刻、元代至正戊子(1246)通议大夫宪佥(官名)契世玉所题刻的《菩萨蛮》一阙:“蒙崖几日桃花雨,依稀流水樟桥去。只恐到天台,误通刘阮来。玉堂开绮户,不隔尘球路。休认避秦人,壶中别有春。”等为最。而在别一方裸露的石壁上,又有书院曾掌教题刻的“龙”字。

县内外的文人学士、达官贵人、商贾游人一旦来到宜章县城,必然会去游览此景,留下的诗词歌赋也最多。邓尚书其中偕朝庭官员张侍御共游时,所写的一首更为形象:

趄来连辔访丹梯,斜磴紫纡路可跻。

石窦泉香瑶草秀,玉岩春暖碧云低。

围棋暂适沦州兴,得句还劳翰墨题。

风景清幽观不尽,仗藜踏遍落花泥。

(提示:邓尚书告老还乡,就在蒙岩旁边建有“东溪草堂”并在奍正书院旁又建有“晚翠”、“清风”、“濯缨”、“览秀”等楼阁亭榭,若能融入此景中去更佳。)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