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
曾经有一名叫詹森的运动员,平时训练有素,实力雄厚,但在体育赛场上却连连失利,让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难看出这主要是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所致。由此人们把这种平时表现良好,但由于缺乏应有的心理素质而导致正式比赛失败的现象称为詹森效应。
詹森效应在中国的运动员身上也曾经出现过。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被寄予夺金厚望的中国男子体操世界冠军李小鹏男子单项比赛中发挥失常,仅获得一枚双杠铜牌。而同样是他,在2003年世界体操锦标赛却获得了这两个项目的冠军,而且也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双杠金牌得主。由此我们不能说他没有夺金的实力,事实上,他在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次发挥失常的主要原因是某些特殊情况给自己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心情紧张。詹森效应在学生的考试过程中也屡见不鲜。
同样是在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以3:2战胜俄罗斯队,赢得了奥运冠军。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国旗升起的时候,有多少人为此落泪。这不只是因为我们赢了,更多的是因为在这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女排精神。事实上,他们起先负于俄罗斯队两局,不能再失局的中国队在第三局并没有出现人们意料中的慌乱,打得依然有板有眼,除了其间出现一次12平外,比分更是一路压着对手。就这样,赢回信心的中国姑娘笑到了最后。由此,我们不得不说是中国女排良好的心理素质赢了。还有乒乓女将邓亚萍,虽然已经隐退,但每每提起她,我们总会想到她在赛场上胜败取决于最后几个球的关键时刻,总能沉着冷静,最终赢得胜利。她自己也曾经说过,其实技术有时是不分上下的,这时靠的就是心理素质。
与“詹森”说再见
人生道路上有风有雨,有阴有晴。对此消极待之,则是苦是怨,愁煞人也;而积极相对,就可视之是情是趣,就像苏轼所说的“也无风雨也无晴了”,能给人一种澹泊宁静的情趣而回归到依然故我的纯真境界。宋代周密《酹江月》中的“如此江山,依然风月”,纵然世态冷暖炎凉,可那只不过是一时的风雨与晴空;归根结蒂,还要回复到依然风月的本真去。
要让每个人都能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象古人那样淡薄名利,始终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一次次考试,的确很困难。不经风雨,哪里见彩虹?少年周恩来在回答校长为什么读书时,没有向其他同学那样回答,而是提出“为中华之崛起”,并以此为激励,发愤读书,学习成绩始终优异。周恩来从小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但是他没有把这些作为压力,使之成为他迈向前进的心理包袱。他心胸宽广,虚心学习,严于律己,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取得了事业上的光辉成就。
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詹森效应呢?
第一,摒弃心中的非理性观念。许多带有考试焦虑、紧张的同学经常对自己或对别人说:“我在重要考试中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证成功。”“如果我在重要的考试中失败,我就会没有价值,别人就会看不起我,我会很没面子。”“如果考不好,我的前程算是毁了。”这些话纵然能增强他们考取大学的决心,但也容易引起焦虑,不利于正常水平的发挥。要想避免詹森效应,在平时就应当注意矫正这些不正确的想法,养成以平常之心对待考试的良好习惯,减少紧张情绪,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第二,加强综合训练,提高考试策略。平时小考针对是部分知识,大考往往着眼于前后知识乃至各科知识的综合应用。我们需要加强对各种知识的整合理解和灵活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应对综合问题的策略。此外,还需要对以往大考表现进行反思,发现问题,寻找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