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扬草
【别名】大飞扬、大乳汁草、节节花、奶子草、天泡草。
【来源】为大戟科大戟属植物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以全草入药。夏、秋采集,洗净、晒干。
【源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被粗毛,不分枝或下部稍有分枝。单叶对生,具短柄。夏季开淡绿色或紫色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多数排成紧密的腋生头状花序。蒴果卵状三棱形,被贴伏的短柔毛。
【原植物】 飞扬草为一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全体有乳汁;茎基部膝曲状向上斜升,近基部分枝,枝被粗毛,在上部的毛更密。叶为单叶,对生,披针状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3厘米,宽0.5~1.3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偏斜,不对称,边缘有细锯齿,稀全缘,两面被柔毛,背面及沿脉上的毛较密,叶柄长 1~2毫米,托叶膜质,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边缘刚毛状撕裂,早落。夏季及秋季开淡绿色或紫色小花;杯状聚伞花序再排成紧密的腋生头状花序;总苞钟状,外面密生短柔毛,顶端4~5裂;腺体4枚,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雄花多数,每一雄花仅具1雄蕊,雌花单生于总苞的中央,仅有一个3室的子房和花柱3枚。蒴果卵状三棱形,长1.5毫米,被贴伏的柔毛;种子卵状四棱形,每面有多少明显的横沟。
【药 材】
产地:我省各地有产。
采收加工:夏、秋季采收。挖取全草,洗净,晒干。
性状:全草长20~50厘米,地上部分被毛。根细长弯曲,表面土黄色。茎近圆柱形,直径1~3毫米,表面黄褐色或浅红棕色;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中空。叶对生,皱缩,纸质易碎,完整叶展平后呈披针状长圆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3厘米,宽 0.5~1.3厘米,灰绿色至褐绿色,先端急尖,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杯状聚伞花序密集呈头状,腋生。气弱而特异,味微苦。
质量要求:以叶多、色绿、带花序者为佳。
包装贮藏:捆压成把,外加蒲席封固,存放于干燥处。
【药 理】 试验表明,大飞扬草水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本品有利尿和中度致泻作用。
【植物形态】飞扬草
一年生草木,被粗毛,含白色乳汁,通常由茎基部分枝。枝常淡红色或淡紫色,匍匐状或扩展,长15~40厘米。叶对生;卵形至矩圆形,长1~4厘米,基部略狭而偏斜,边缘有小锯齿,中部通常有紫斑;托叶小,线形。杯状花序多数密集成腋生头状花序;总苞宽钟形,外被柔毛,顶端4裂;腺体4,漏斗状,有短柄及花瓣状附属物;花单性,无花枝:雌雄花同生于总苞内;雄花多数,雄蕊1;雌花单1,生于花序中央,子房3室,花柱3。蒴果阔卵形,长约1.5毫米,被毛,三角形。花期全年。
生于旷地、路旁、园边。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性味归经】微苦、微酸,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止痒。用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炎,肠道滴虫,消化不良,支气管炎,肾盂肾炎;外用治湿疹、皮炎、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或煎水洗。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