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

蒸zhēng
【释义】①蒸发:~气。
②利用水蒸气使食物变热:~馒头∣把剩饭一一~熟。
另外,在古代,父亲死后,儿子可以娶庶母,叫做“蒸”,而兄,叔死后,弟弟或者侄儿可以娶寡嫂或者婶母,叫做“报”
两者合称收继制,也叫转房制
这种婚姻制度主要盛行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是符合道德规范的,此外在少数民族地区也有保存
【组词】〖蒸发〗液体表面缓慢的转化成气体。
〖蒸馏〗把液体混合物加热沸腾,使其中沸点较低的组分首先变成蒸气,再冷凝成液体,以与其他组分分离或出去所含杂质。
〖蒸笼〗用竹篾、木片等制成的蒸食物用的器具。
〖蒸气〗液体或固体(如水、汞、苯、碘)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水~∣苯~。
〖蒸汽〗水蒸气。
〖蒸食〗馒头、包子、花卷等蒸熟了吃的面食的总称。
〖蒸腾〗(气体)上升:热气~。
【烹饪方法详解】蒸是烹饪方法的一种,指把经过调味后的食品原料放在器皿中,再置入蒸笼利用蒸汽使其成熟的过程。根据食品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猛火蒸,中火蒸和慢火蒸三种。例如“蒸鲜鱼”、“蒸水蛋”等。
蒸,一种看似简单的烹法,令都市人在吃过了花样百出的菜肴后,对原始而美味的蒸菜念念不忘。翻阅资料发现,中国饮馔,技艺精湛,源远流长。烹饪方法有煮、蒸、烤、焖、烧、炸、炒、烩、炖等。世界上最早使用蒸汽烹饪的国家就是中国,并贯穿了整个中国农耕文明。关于蒸最早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炎黄时期,我们的祖先从水煮食物的原理中发现了蒸汽可把食物弄熟。就烹饪而言,如果没有蒸,我们就永远尝不到由蒸变化而来的鲜、香、嫩、滑之滋味。
〖从广州舶来的“蒸”食尚〗
说到蒸的食尚文化,就不得不提到广州。在这个集中国饮食之大成的地方,就有不少以“蒸”作为主打烹法的食肆,它们专攻蒸菜蒸饭,力求一招闯天下。作为全球华人餐饮连锁,以“蒸”为其最大特色的“真功夫”,便是其中不可小觑的一家。
〖喝蒸汤品蒸菜吃蒸饭〗
吃惯了平时煮、烧或煎、炸出来的食物,乍品尝到蒸出来的美食,滋味还真的不一般。由于蒸具将食与水分开,纵令水沸,也不致触及食物,使食物的营养价值全部保持于食物内,不易遭受破坏,保持食品的原汁原味。因此,每吃一口,感觉就像把所有的营养都吃下了肚一样。而且,比起炒、炸等烹饪方法,蒸出来的饭菜所含的油脂要少得多,非常健康。
〖现代化的“蒸”手段〗
蒸菜对原料要求极为苛刻,任何不鲜不洁的菜,蒸制出来都将暴露无遗。因此蒸菜对原料的形态和质地要求严格,原料必须新鲜,气味纯正。
通常,对于蒸,火候的掌握非常重要。蒸得过老、过生都不行。经过调味后的食品原料放在器皿中,再置入蒸笼利用蒸汽使其成熟,根据食品原料的不同,可分为猛火蒸、中火蒸和慢火蒸三种。一般来讲,蒸时要用强火,但精细材料要使用中火或小火。
“蒸”功夫的现代化手段为,对于难以掌握的“火候”,蒸气压可以调控。蒸炖温度控制在100℃,保温温度为80℃。蒸饭用蒸锅蒸制250秒或在蒸气柜中蒸制12分钟,而汤需要35分钟。整个过程,没有一丝明火,非常安全。
【有关“蒸”的典故】锦绣山河蒸——乾隆年间杭州著名的美食家兼诗人袁枚(字子才,号随园老人,官至太守)。一日,与友人聚会,席间众人皆笑袁枚只会品不会做。袁枚离席入橱,许久书童端出一幅山水图,云雾缭绕间,山峦重叠,层林尽染,溪流历历可见。这是历史上著名“锦绣山河蒸”,由21种材料调配造型蒸制而成。如此形意美味,众人一试皆唏嘘不已,慨叹人间美味止于此。由此,“蒸”的技艺已发挥至完美境界。
岭南长寿蒸——在两千多年间,南越王赵陀开创了以“蒸”为主的岭南派饮食养生之道,再造蒸式文化传奇。岭南地处边陲,常年受瘴疠湿毒之气侵害,南越王赵陀心怀民生,一日在白云山顶静修疗养之时。受“竹林晨露,云蒸霞蔚”的启示,恍然悟出“蒸”食可滋补身体达到食疗的原理,于是大量引进中原先进的蒸品技艺,与越地丰富的饮食资源完美糅合,使“飞”“潜”“动”“植”俱成为蒸品佳肴,最终形成岭南派饮食养生文化。南越王活到101岁,他所创研的蒸品也被称为“岭南长寿蒸”,流传至今,成为华夏一绝。
天下第一蒸——《千鼎集·伊尹蒸考》中间有一段关于伊尹蒸雪鹄的记载:“……雪鹄不浴而白,一举可致千里,食之益人气力,可利五脏六腑,唯蒸制可存其精要。九蒸九变,可谓精妙到颠毫,其精微之处如同阴阳变化与四时运行,其滋味久而不衰,熟而不烂,甘而不浓,淡而不薄,肥而不腻”。足见,当时蒸的技艺已几近完美。伊尹从烹饪中得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治国之道,被奉为一代名相。“雪鹄之蒸”也被世人尊为“天下第一蒸”。
蒸汽魔术——上个世纪30年代,广东名厨梁园代表中国参加纽约国际烹饪赛会,凭借一道全蒸宴一举夺魁,中国菜首次扬威国际,梁园也荣获“世界厨王”的称号。纽约的食评家纷纷称赞梁师傅的蒸菜厨艺是“蒸汽魔术”,中国蒸菜也被称为“中华一绝”。
:蒸
定义:将加工好的原料放入蒸笼内,用大小不同的火力产生的强弱不同的蒸汽使原料成熟的技法。
蒸法,起源于炎黄时期。随着陶器兴起,祖先就发明了衍和甑,说明在四、五千年前,人们就已懂得用蒸汽作为导热媒介蒸制食物的科学道理,所以就有黄帝“蒸谷为饭”之说,《齐民要术》里,记载蒸鸡,蒸羊,蒸鱼等方法,宋朝以后相继出现了,裹蒸法,酒蒸法,蒸瓤法,明清以后有粉蒸法。
蒸菜特点:
1、将原料以蒸汽为传热介质加热制熟,不同于其它技法以油,水,火为热传介质。
2、蒸菜原料内外的汁液不像其它加热方式那样大量挥发,鲜味物质保留在菜肴中营养成份不受破坏,香气不流失,
3、不需要翻动即可加热成菜,充分保持了菜肴的形状完整,
4、加热过程中水分充足,湿度达到饱和,成熟后的原料质地细嫩,口感软滑,蒸类菜肴的先料,用料广泛,多先用质地老韧的动物性,原料以及质地细嫩柔或精细加工后的蓉泥原料,涨发后的干货原料,如:鸡,鸭,牛肉,海参,鲍鱼,鱼,虾,蟹,豆腐和各种鱼虾原料蓉泥等。原料的形状多似整只,厚片,大块,粗条为主。
在蒸菜的火候:不同的原料制作蒸率时,火力的强弱及时间长短都要有所区别,
①旺火沸水速蒸,质地嫩的原料18—15分钟如清蒸武昌鱼。
②旺火沸水速蒸。原料形体大,质地老,成菜要求酥烂(2—3小时)如:荷叶粉蒸肉。
③中小火沸水缓蒸,原料质地较嫩,或经过较细致的加工,要求保持鲜嫩或塑就形态的如:芙蓉蛋膏,绣球鸽蛋等。
蒸制菜肴注意事项:很多酒店都是用蒸车或蒸箱,经常是几种菜肴一起加热,操作时应注意:
①汤水少的菜肴放在上面,汤水多的应放在下面,这样拿取比较方便,不易造成烫伤事故,
②色浅的菜肴应放在上面,深色的放在下面,这样放置的目的是上面菜肴的汤汁溢出时,不至于影响下面菜肴的颜色,
③不易熟的菜肴应放在上面易熟的放在下面。因为热气向上,上层蒸气的热量高于下层,
④一定要在锅内水沸后再将原料入锅蒸。⑤上火加温的时间一般比规定时间少2—3分钟,停火后不马上出锅,利用余温虚蒸一会。
蒸气的的压力划分:放气蒸,原气蒸,高压气蒸,放气蒸的温度在90℃左右,“放气蒸”就是蒸制的时候虽然加盖但不能盖严,留有一条缝隙,当笼屉内气量过足过猛时,部分蒸气就会从缝隙中逸出散发,锅内气压与外界相近,减少了对菜品的冲击,避免破坏菜形。
放气蒸的目的:
1、让原料受热发生变化,由生变熟,熟的程度大都为断生,刚熟菜肴以鲜嫩为主,
2、保护美观的菜形,无论加盖留缝或气足揭盖,都是围绕这一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原气蒸的温度在100—103℃,高压气蒸的温度在120℃是将原料放入密闭容器中,利用高压蒸气迅速将热量传递,使原料快速成熟加工方法。
蒸类菜肴按技法分:清蒸,粉蒸,扣蒸,包蒸,糟蒸,花色蒸,果盅蒸。
1清蒸:是指单一原料单一口味(咸鲜味)原料直接调味蒸制,成品汤清味鲜质地嫩的方法,原料必须清洗干净,沥净血水。
工艺流程:选料→切配→腌渍预制→蒸制→出锅。
代表菜:清蒸武昌鱼、清蒸鲥鱼
2粉蒸,是指加工,腌味的原料上浆后,粘上一层熟玉粉蒸制成菜的方法,粉蒸的菜肴具有糯软香浓,味醇适口的特点。工艺流程:选料→切配→腌渍→拌生粉→蒸制→装盘。
代表菜:荷叶粉蒸肉,、粉蒸鳝鱼
3包蒸:是将用不同的调料腌制入味烹调原料,用网油叶,荷叶,竹叶,芭蕉叶等包裹后,放入器皿中,用蒸汽加热至熟的方法,此法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不受损失,又可增加包裹材料的风味
4、糟蒸:是在蒸菜的调料中加糟卤或糟油使成品菜有特殊的糟香味的蒸法。糟蒸菜肴的加热时间都不长否则糟卤就会发酸。
5、上浆蒸:是鲜嫩原料用蛋清淀粉上浆后再蒸的方法。上浆可使原料汁液少受损失,同时增加滑嫩感。
6、果盅蒸:是将水果加成盅,将原料初加工,放入果盅内,上笼蒸熟的方法,果盅选择多以西瓜、橙子、雪梨、木瓜、桔瓜为主,去掉原料果心。
7、扣蒸:就是将原料经过改刀处理按一定顺序复入碗中,上笼蒸熟的方法,蒸熟菜肴翻扣装盘形体饱满,神形生动。
8、花色蒸:又称为酿蒸,是将加工成型的原料装入容器内,入屉上笼用中小火较短时间加热(根据不同性质的原料作相应调整)成熟后浇淋芡汁成菜的技法。这种技法是利用中小火势和柔缓蒸气加热使菜肴不走样、不变形,保持析来美观的造型,是蒸法中最精细的一种。
工艺流程:选料→切配→型坏处理→蒸制→浇汁(调料→勾芡)→装盘。
代表菜:荷花莲蓬
9、汽锅蒸:以炊具命名,将原料放入汽锅中加热成菜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