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频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0-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科技名词定义中文名称:特高频英文名称:ultrahigh frequency;UHF定义:介于300MHz与3000MHz之间的射频(介于1m与10cm之间的波长)。应用学科:通信科技(一级学科);通信原理与基本技术(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目录

简介传输特性主要用途

简介无线电射频根据频率和波长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波段。其中微波频段的波长范围为1m~1mm,频率范围为300MHz~300GHz。

微波还可以细分为特高频 (UHF) 频段/分米波频段、超高频(SHF)频段/厘米波频段、极高频(EHF)频段/毫米波频段和至高频频段/亚毫米波频段。

特高频,也称为分米波,其波长范围为1m~10cm ,频率范围为300~3000MHz。[1]

无线电频谱和波段划分表[2]

段号

频段名称

频段范围(含上限,不含下限)

波段名称

波长范围(含下限,不含上限)

1

极低频

3~30赫(Hz)

极长波

100~10兆米

2

超低频

30~300赫(Hz)

超长波

10~1兆米

3

特低频

300~3000赫(Hz)

特长波

100~10万米

4

甚低频(VLF)

3~30千赫(KHz)

甚长波

10~1万米

5

低频(LF)

30~300千赫(KHz)

长波

10~1千米

6

中频(MF)

300~3000千赫(KHz)

中波

10~1百米

7

高频(HF)

3~30兆赫(MHz)

短波

100~10米

8

甚高频(VHF)

30~300兆赫(MHz)

米波

10~1米

9

特高频(UHF)

300~3000兆赫(MHz)

分米波

10~1分米

10

超高频(SHF)

3~30吉赫(GHz)

厘米波

10~1厘米

11

极高频(EHF)

30~300吉赫(GHz)

毫米波

10~1毫米

12

至高频(THF)

300~3000吉赫(GHz)

丝米波

10~1丝米

传输特性1)地波分地表面波和地面空间波。由于特高频频率超过300MHz,地面(土壤或海水)造成的衰减随频率增加迅速加大,地表面波在较短的距离上就已衰减掉,因而只有高出地面的直射波存在,也就是说,特高频只能以地面空间波的形式进行有效传播。

2)在视距范围内传输,地面上传输的最大距离为d0 = 4. 12 (hT+ hR) km,式中hT 和hR分别为发射与接收天线高度,单位为米。比如:hT = hR = 10m,d0 = 26km, hT =100m,hR = 10m,d0 =54km;

3)地面空间波的传输距离与极化方式是垂直极化还是水平极化,已没有明显关系;

4)根据地面菲涅区的理论,地面反射波对地面空间波传输带来影响,场强E为:

E= |2E1sin(2hπhT/dλ)|

式中E1 =173/d(km)(mv/m)代表自由空间传输模式时d处场强。相对天线高足够远的距离上,即2aThR<1时,场强E 正比例hThR。这就是所谓的天线高度增益,且频率越高,天线高度增益越明显。比如离开地面20m高较4m处的场强,300MHz时增加10dB,600MHz时增加11dB。[3]

主要用途特高频主要用于短途通信,可以用小而短的天线作收发,适合移动通信。

用途如下:

模拟电视及数码电视广播:(470MHz~770MHz);

军用航空无线手机:(800MHz,1.5GHz);

无线网络:(2.4GHz);

业余无线电:(430MHz,1200MHz,2400MHz)。[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