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尾绿鸠

【物种信息】中文学名: 针尾绿鸠
中文目名: 鸽形目
中文科名: 鸠鸽科
中文属名: 绿鸠属
同物异名: Treron apicauda Blyth ex Hodgson, 1846 (1845),
拉丁文目名: COLUMBIFORMES
拉丁文科名: Columbidae
拉丁文属名: Treron
拉丁文种名: apicauda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Blyth, 1846)
英文俗名: Pin-tailed Green Pigeon
【形态】针尾绿鸠为中型鸟类,体长31一41厘米,体重180—257克。雄鸟的头部、颈部为淡黄草绿色,后颈和上背为橄榄绿色而沾灰色,形成一条带状。其余上体、翅膀上有二道明显的乳黄色斑。腰和尾上覆羽的颜色较淡,并缀有亮黄色。尾羽与其他绿鸠类的差异十分明显,为暗葡萄灰色或珠灰色,中央一对尾羽特别延长而尖,末端沾绿色,其余尾羽的基部为黑色,尖端具有窄的绿色羽缘。下体为淡绿黄色,胸部沾有粉红橙色。尾下覆羽为桂红色,两侧外具宽的淡棕白色羽缘。两胁和覆腿羽为暗绿色而杂以淡棕白色。雌鸟的羽色与雄鸟相似,但体色较暗,胸部没有橙色,尾羽较短,尾下覆羽为淡桂红色外,几乎全部为白色,仅有羽干处为灰黑色。虹膜的内圈为浅蓝色,外圈为红色。眼睛的周围为淡紫蓝色。嘴为蓝绿色。脚红色。
【分布】针尾绿鸠在国外分布于印度北部、缅甸、泰国、老挝、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广西、四川木里、云南贡山、潞西、耿马和西双版纳等地。
【习性】针尾绿鸠为留鸟,栖息于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常组成小群活动于高大的树上,多在树丛之间飞跃,或者站立在树枝上鸣叫,声音大多为富有变化的口哨声,富有音韵,十分悦耳动听。飞行快速而直。主要以榕树和其他植物的果实为食。
叫声:二重唱。一鸟发出轻柔的cuc-coo声,第二鸟接以较高音的huu,重复且越来越快。也发出低吟。
【繁殖】繁殖期为5一8月。雄鸟和雌鸟在3一4月间即有相互追逐的行为。营巢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大多筑巢于开阔地或河岸边的乔木树上。巢呈平台状,由枯枝构成,较为简陋。每窝产卵通常为2枚。
【濒危等级】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二级
生效年代: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