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涧镇
1、安徽省无为县石涧镇乡镇简介
石涧镇位于无为县西北,东经117.49度55分,北纬31.22度27分处,北与巢湖市接壤,东邻含山县,南接无城镇,西邻红庙和严桥镇。国土面积150平方公里。镇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每年春夏之交,西北山高坡陡处,山洪暴发,水土流失,沙石随流而下,年代久远,形成沟涧。到平缓地带,卵石逐渐积留涧底。逢秋冬季节,水清石明,鱼虾游可数,故名石涧。明朝中叶,涧流横穿的两岸,经营有所发展,商贾云集店多成埠,称谓石涧埠。建国后,一直是石涧乡、镇政府所在地。石涧镇南距无城15公里;北距巢湖市23公里;西达严桥21公里;东南至含山20公里。是无为县北乡交通的总枢纽也是山、圩产品、货物物集散地。
气候类型
因属北温带气候,夏季稍热,春秋温和,冬季降雪期较短,年降雨约为1130毫米。年平均温度为15℃,最高温度39℃,最低温度-7℃。无霜期约为231天。地域土质,西北丘陵系白浆土;东南圩区系马肝土,均能适应农作物生长。
交通区位
石涧镇交通区位发达。省道巢无路穿境30公里,长江黄金水道支流---裕溪河绵延环绕,河畔建有年吞吐量达300万吨的货运码头,距合芜高速公路、铁路仅有18公里,水、陆两路可直通上海、南京、芜湖、合肥等大中型城市。[4]
自然资源
石涧镇资源丰富。一是矿产资源丰富,据矿产资源部门探明,我镇石灰石储量达8亿吨,且品位较高,平均CaO含量在53%以上;高岭土储量达500万吨,二是山场资源丰富,目前全镇山场总面积近8万亩,其中有林山场5万亩,另有3万亩无林山场亟待开发。三是水面资源丰富,目前镇总水面积3万亩,其中天然成片河、沟水面2万亩,低洼田改造水面1万亩,都是绿色、环保无公害水产品养殖的天然场所。 改革开放以来,石涧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全镇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初步形成了棉花、优质粮(油)、水产养殖、经果林、商品用材林五大农业主导产业.工业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加,已初步形成建材、化工、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4]
建置沿革
石涧镇在2005年12月农村综合改革乡镇规模调整中,由原太平乡和石涧镇合并而成的,92年之前是原石涧区公所所在地,是无为县原十三区级镇之一。
1982年,撤石涧公社、太平公社为石涧镇和太平乡,属石涧区管辖。1992年撤区并乡,原石涧镇、天花乡和福路乡合并为石涧镇,原太平乡、黄龙乡合并为太平乡。[4]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3])
总人口
42219
男
22166
女
20053
家庭户户数
11315
家庭户总人口(总)
42066
家庭户男
22057
家庭户女
20009
0-14岁(总)
11350
0-14岁男
6308
0-14岁女
5042
15-64岁(总)
27794
15-64岁男
14427
15-64岁女
13367
65岁及以上(总)
3075
65岁及以上男
1431
65岁及以上女
164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40370
2、广东广宁县石涧镇乡镇简介
石涧镇位于广宁县南部,在绥江中游东岸,距县城16公里,至广州120公里,东南与排沙镇接壤,西与宾亨镇一河之隔,北与南街镇相连。是广宁县的南大门、水陆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42.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0.74万亩。全镇总人口13700人,其中:农业人口1.11万人,非农业人口0.26万人。辖6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102个自然村。上片三个村人口居住分布较为分散,下片三个村人口居住较为集中,镇区常住人口7500多人,且实现了农村户口城市化管理。
省道二级公路横贯全镇,石涧大桥跨过绥江连接宾亨镇至高要321国道公路,乡村公路沟通全镇村落、墟镇,绥江河贯穿全镇,交通极为方便。完成对宜洞至横径公路和横径南坑村进行了水泥硬底化建设改造;实现了石涧、仁尚里、马坳三所小学的合并,充分发挥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此外,按20年一遇的防洪标准对石涧堤围、横迳堤围进行了加高加固,完成了沙心水库、宜洞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
近年来,石涧镇调整发展思路,经济工作以抓乡镇企业为龙头,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形成了合理的经济格局。目前全镇共有四级企业378家,其中镇办企业16家, 企业生产总值逐年上升,维修业、饮食服务业兴旺发达。镇重点企业有:建威造纸厂、胶合板厂、石矿场、饮料厂等。建威造纸厂创办于1996年,总投资250万元,属合资的社会福利企业。 该厂位于四连公路石涧炒米咀路段,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有大容量的浆池、仓库。该厂安装造纸生产线2条,锅炉1个容量(0.5 立方米)设计年产白纸2000吨。1998年技改后,由原产瓦楞纸改产包装用纸、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一直较好。1999年,企业实施改制,落实承包责任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年产值达1200万元,被列为县30家三强企业之一。胶合板厂建于八十年代初期,位于四连线公路石涧炒米咀路段,主产胶板。1996年改制后,对原生产线进有了全面技改,增加选片生产线一条,生产能力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产品远销珠三角地区,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经济效益较好。该厂年产胶合板3500立方米,产值达1000万元,创税利50万元。
全镇农业重点以发展水稻生产为主。近年来致力于发展“菜篮子”工程,形成石涧农业的一大特色。主要农产品有石涧白菜、冬瓜、甘蔗、番茄、苦瓜、丝瓜等。石涧白菜又称黄牙白。是本镇的主要传统蔬菜品种,肉质细嫩,颜色雪白,美味清脆甜口。全镇每年冬种白菜面积达6000亩,产量3000吨。石涧冬瓜表皮有白粉,以产量多体形大和清甜滋补而闻名县内外,传统种植每珠可获冬瓜2-3个,每个重达十市斤左右,大者重达20市斤以上。石涧克蔗脆皮多汁,蔗节软,吃起来清甜润喉,目前种植面不大,产量很小。该镇是广宁县的重点蔬菜生产基础,大力发展“高、新、优、特”的蔬菜品种和反季节蔬菜,逐步形成科学化、规范化的基地生产模式。1999年投资50多万元,创办了石涧垌1000亩连片蔬菜生产基础,按高标准要求,规范配套设施,实施科学化管理,由镇村统一规划组织种植,目前已转上正常生产。去年竣工的石涧农贸市场,占地600平方米,大大推动了石蔬菜发展。
经济:石涧镇按照“工业立镇”的发展思路,重点发展工业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力促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已有广东油墨厂有限公司、粤景纸业有限公司、广顺塑料有限责任公司、中顺木业有限责任公司和小湘加油站等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座落本镇,工业化进程在全县居于前列。随着石涧生态工业园的开发,吸引不少企业进驻园区,外源型经济篷勃发展。石涧镇已成为投资创业的热土,招商引资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
文化:现有镇文化中心大楼,建筑面积1200 平方米,内设娱乐室,卡拉0k室、图书室、阅览室、会议室、培训中心等,配套设施完善,为广大群众提供了良好的文体活动场所。镇文化部门经常组织篮球比赛、醒狮表演等活动,形成丰富多彩的城乡文化氛围。
政务:行政服务功能齐全,设有国税中心分局、地税中心分局、工商行政管理中心所、中心法庭等行政管理机构,镇政府还专设民营经济办,全程为企业服务,方便企业办事。
生产:石涧镇多为绥江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疏松,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和有机质,土质肥沃,气候温和,适宜农作物特别是蔬菜的生长,种菜收入是石涧镇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途径。石涧镇十分重视农产品市场流通,投入资金建设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石涧农贸批发市场。努力培植特色农业,走基地化、规模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名、优、稀品种,积极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蔬菜、花卉、沙糖桔、速生丰产林、水产养殖、生猪饲养、山地鸡养殖等基地产业,同时还依靠周边企业大力发展农业加工业,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
当前,石涧镇政通人和,三个文明全面协调发展,社会大局稳定,中心城镇与生态文明村同步规划建设,人民安居乐业,正在为建设和谐社区而不懈努力。
教育:全镇建有中学1所,小学 4所,有教职工120人,在校学生1787人。 近年来,不断增加教育专项投入,逐步推进电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2005投入160多万元对中学学生宿舍楼和科教楼的建设,目前已投入使用,大大改善了学习环境。同时还抓好面上小学高年级学生合并到中心小学就读的规划方案和上报工作。
农业发展情况。
“三高”农业发展迅速,石涧是广宁的“菜篮子”基地,镇的下片石涧、仁尚里2个村为平缓开阔地段,主要发展传统型的蔬菜、花卉、养殖等基地的产业,有常青商品蔬菜基地1800亩,石涧的冬瓜、黄芽白蔬菜其产量高、质量好而闻名县内;上片横迳、宜洞、沙心3个村为山区丘陵地段,主要从“山”上做文章,以发展竹子、林木、松脂、水果等基地的产业;本镇物产资源丰富,主要农林业有竹、松、杂木、水果等;矿产资源有花岗岩、石英、白瓷泥等。合理调整农业经济结构,积极鼓励农民立足山区建设,多发展“三高”农业,同时,还要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引进技术和推广良种良法和农业新技术,取得显著效果。[1]
石涧镇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10720
男
5293
女
5427
家庭户户数
337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0446
家庭户男
5118
家庭户女
5328
0-14岁(总)
2930
0-14岁男
1628
0-14岁女
1302
15-64岁(总)
6681
15-64岁男
3220
15-64岁女
3461
65岁及以上(总)
1109
65岁及以上男
445
65岁及以上女
664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9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