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
大赛简介

大赛自2000年起,至今已经历10年,每年举办一届。大赛以其自始至终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媒体特有的透明度、公信力引起各方的关注和推崇。参赛选手涉及各行各业,以在校学生为主,分别来自各省、市、自治区。影响人数累计超过3000万人。
大赛进程分为全国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全国选拔赛采取在各地方设立分赛区的形式,报名的选手根据自己所处的地区到相应的赛区进行比赛。幼儿组、小学低年级组、小学高年级组、初中组、高中组、成人组五个组别通过初赛、复赛、决赛三个层次进行,严格选拔英语水平超强的选手。
全国总决赛集中在北京进行,各赛区每个组别的前三名选手到北京参加。全国总决赛分为半决赛、决赛两个环节,邀请全国英语界的权威专家和外籍专家担任评委。中央电视台对全国总决赛给予全程录像并播出。
赛程设置地方选拔赛资格赛
对象是所有的报名选手,比赛形式为考卷笔试形式,重点考察英语基本功,试卷内容全部为主观题,标准化选择填空;要有不少于40%的听力部分,不超过30%的选手获得初赛资格。
初
赛
取得资格赛晋级资格的选手参加。由各地市级赛区组织,比赛形式以语言类题目为主,应设立至少两个轮次的比赛,成绩累加排序,不超过参赛选手数量的50%晋级复赛。初赛前参赛选手可自愿参加组织单位开办的全国组委会制定的统一赛前培训,使用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大赛培训指定教程。
复
赛
是地市级赛区的最后一场比赛;汇集各县区级赛区和赛点的晋级选手参加。参赛选手获赠全国组委会指定参赛指导《指向》一套。比赛由各地市级赛区组织,比赛形式以语言类题目、感官类题目为主,知识类题目为辅,应设立至少三个环节的比赛,成绩累加排序,各地自行规定晋级省级赛区半决赛的名额。
半决赛
省级赛区的比赛,汇集各地市级赛区的晋级选手参加,可以采用集中的赛会制形式。比赛由省级赛区组织,比赛形式以语言类题目、感官类题目为主,表演类题目、知识类题目为辅,应设立至少4个环节的比赛,成绩累加排序,建议每组取前15-20名选手晋级省级赛区决赛,未晋级选手由省级赛区组织单位颁发本省级赛区比赛获奖证书。
决
赛
省级赛区的最后一场比赛,省级半决赛晋级选手参加,由各省级赛区组织,比赛形式可以参照全国总决赛的形式,全面考察选手英语的应用能力,诞生参加全国预选赛的晋级选手,每组五名,未晋级选手由全国组委会颁发比赛获奖证书。各赛区决赛应在2009年5月18日前结束。
全国预选赛采用赛会制的形式,在北京集中举行,由全国组委会组织,各赛区决赛晋级选手(每组五名)统一组队进京参赛。比赛日程拟定为四日,除比赛外还安排了各种学习讲座、交流活动和参观活动。比赛形式为知识类题目、语言类题目、表演类题目;成绩累加排序,每组前20名晋级全国总决赛,未晋级选手由全国组委会颁发“希望奖”获奖证书和奖杯。全国预选赛拟定于2009年5月下旬举行。职业组选手选拔赛2010年度大赛单设职业组比赛,原有的大学成人组改为大学组,不再包括参加工作的选手。
职业组的比赛另行负责组织,所有参赛选手直接与组织方联系报名参赛。
教师组仍然作为独立组别由全基中心负责,所有参赛的教师选手直接与组织方联系报名参赛。职业组共产生10名选手直接参加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拟定于2010年6月上旬在北京举行,由全国组委会组织,全国预选赛晋级选手参加;选手集中住宿,按照统一要求参加比赛和活动。全国总决赛评出各组别全国总冠军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星光奖10名以及各项单项奖。获奖选手均获得由大赛主办单位颁发的奖杯和获奖证书。
比赛安排启动时间
2009年11月
赛区选拔
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
预算赛
2010年6月上旬
总决赛
2010年6月上旬
节目播出
2010年7月至8月
比赛形式各地分赛区选拔赛应采取初、复、决赛制;初赛以考察参赛选手的英语水平为主,进行英语演讲比赛或其它形式的测试。全国总决赛拟采取评奖晚会形式进行,以考查选手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采取即兴演讲、情境演讲、听力测试、原版电影配音、情景剧表演、现场辩论、知识题问答等多种形式。
奖励办法各分赛区根据当地情况设置选拔赛奖励级别;凡进入分赛区决赛的选手将获得中央电视台教育专题部颁发的参赛证书;全国总决赛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4名,最佳语音、风度、机智、学识、勇气等单项奖各1名,奖品丰厚……
评分标准考评范围
考评标准
内容
内容充实、结构清晰、完整、有新意
语音语调
发音正确、清楚、表达自然
流畅性
表达流畅、语速适中
词汇语法
用词恰当、无语法错误
风度
表现力强,有台风并有生动的肢体语言
交流能力
反应敏捷、正确,善于与他人沟通
整体表现
综合评价
全国总决赛全国总决赛评委 田微
全国总决赛评委 刘欣
全国总决赛评委 Rick O'Shea
全国总决赛主持人 丁苑苑
全国总决赛主持人 赵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