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不断·叹寒儒
作品概况【名称】拨不断·叹寒儒
【作者】马致远
【年代】元朝
【体裁】散曲·小令
【曲牌】拨不断
作品原文叹寒儒,谩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
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
且看了长安回去![1]
作品注释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谩:徒然,枉自。
须索:应该,必须。
题桥柱:司马相如未发迹时,从成都云长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桥柱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长门赋》: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退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以黄金百斤请其作《长门赋》,以悟主上。武帝看后心动,陈皇后复得宠。[1]
作品译文可叹那贫寒的读书人,白白地读了那么多的书,读书必须要题字在桥柱。即便题柱后乘坐上了驷马车,可乘了车又有谁能像陈皇后那样重金求买《长门赋》?先到长安看看,就回乡去吧![1]
写作背景作者生活的时代缺乏赏识人才的君王,而作者的追求和理想主要地于能施展自己的才华,而这个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作者作此由慨叹读书无用、求取功名的艰难,决定归隐是最好的归宿。[1]
作者简介马致远,生年不详,卒于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二四年之间,元代杂剧作家。号东篱,大都人,曾

[2]
任江浙行省务官,生平事迹不详。从他的散曲作品中,约略可以知道,他年轻时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参透了人生的宠辱,遂有退隐林泉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加入过“书会”,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著有杂剧十五种,今存《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陈抟高卧》、《岳阳楼》、《任风子》六种,以及与李时中等人合写的《黄粱梦》一种,另《误入桃源》存有佚曲。[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