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主党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en:Democratic Party (Hong Kong) 香港民主党是香港正式的政党中最早成立的,乃是香港最大及最受市民支持的政党。民主党的前身是香港民主同盟 (简称港同盟) 及 汇点。香港民主同盟由李柱铭、司徒华、张文光、何俊仁、文世昌(已移民)、李永达、陈伟业(已退党)、吴明钦(已身故)、刘江华 (已转投民建联)等人在1990年4月6日正式创建。首任主席为李柱铭、副主席是何俊仁。建党初期以集合本地泛民主派为目的,所以成员中有不少人原来都是其他压力团体的成员。政纲方面,除了支持推动普选以外,特别对环保及监察政府方面特别落力。香港科技大学建校时期,由于外围环境影响及香港内部的工资急速上升,使原来兴建的经费严重不足,惹来超支疑云。当时港同盟的吴明钦率先在立法局上质询政府对有关工程的监控,赢得了市民的信赖。

为应付立法局首次直接选举,1994年10月2日,港同盟与中间路线的压力团体汇点正式合并成为民主党,并邀请汇点的原主席张炳良作副主席。从此民主党的路线变得比较中线。与此同时,不少前学生组织干事亦在这个时候加入民主党,使党内形成三股不同的势力:相对比较保守和右倾的原港同盟人马、中间偏左的前汇点成员、以及激进偏左的学生势力。这三股势力之间的摩擦,成为了日后民主党分裂的导火线。在回归后,由於政府及中联办在选举制度及政策实施方面诸多打压,使民主党在回归后首次选举失利。以陶君行为首的激进的学生势力退出民主党,并成立社会民主阵线,其后转投另一政治组织前线。

在1998年举行的第一届立法会选举中,该党在60个议席中赢得了13个,得票率达43%,而在2000年举行的第二届次立法会选举,60个议席中,则占12个。2000-2003年,民主党内讧不息,龙纬汶、梁雪芳等,先后退党。民主党的支持率下降,有人相信是由於港人更关注经济民生,而不是政治改革方面的问题;亦有人认为是由於香港特区政府的民望下跌,港人不满政治形势所致。杨森接任主席。不过在2003年七一大游行之后,泛民主派的声势壮大,使民主党的支持度微升。在2003年的区议会选举中取得大胜,但由於董建华坚持照旧推行委任区议员,强行改变政治现实,令民主党不能成为香港区议会最大党。但在2004年的立法会选举中,民主党在立法会的议席比上届少了3席,沦为第3大党,但得票远比第1,2大党自由党及民建联多(与比例代表制,功能组别有关)。因对民主派在港岛选区配票失利,导致何秀兰落败,杨森不再竞逐连任,李永达接任主席,为香港政党第一次党主席差额选举。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