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地图
民生地图覆盖领域本世纪初,“民生地图”通过电脑制图软件迅速在欧美普及,且随着网络、电子地图等新生事物的推广,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在一些发达国家,各级政府、学术单位和民间机构,都会编制这类“民生地图”,其覆盖领域相当广阔,涉及内容五花八门,有统计教育状况的“教育地图”,统计收入分布状况的“收入地图”,甚至有些欧洲城市制作出某个地区学校密度的“学校地图”,无障碍设施分布情况的“残疾人服务地图”,厕所密度的“厕所地图”等。意义这些“民生地图”的真正意义,在于以地图之小小方寸,承载政府、社会等对民生的关注,是化繁为简、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
“民生地图”在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各领域推广应用,体现的不仅仅是民生关怀,也不单单是增添了实用的便民服务,还有更深刻的意义。现代社会的一大标志,就是社会、民众对政府有关服务机构,对民生政策的监督和参与。“民生地图”的出现,辅以互联网和其他新科技手段的普及,使得这种监督和参与变得更易操作和收到实效。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精心制作的“民生地图”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2

009年9月,绘制出首张“噪声地图”,在地图所覆盖的12.7平方公里城区内,各地理位置的噪声图用不同颜色标定,普通人能一目了然。这项根据北京“十一五计划”编制的噪声地图,将在2010年覆盖整个北京市区,届时市民可以一图在手,轻松了解城市不同区域的噪声情况,选择安静区域购房置业。
然而,类似提供特殊服务的“民生地图”,在中国,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在成都,都依然屈指可数,其他大中城市也概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