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宫凋
形成:北宋及辽金时期,在鼓子词和赚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诸宫调这种讲唱文艺形式。鼓子词是用一个曲牌反复演唱,赚词是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套曲演唱,诸宫调则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套曲,再用若干宫调的套曲组成长篇。间以说白,来演唱故事。
创始人:孔二传宋诸宫调艺人。泽州(治今山西晋城)人。《刘知远诸宫调》中称“多知古事”者为“三传”,则孔三传当为艺名,本名未详。活动于宋神宗熙宁、元丰和哲宗元枯年间,首创诸宫凋,并说唱传奇、灵怪。生平事迹见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吴自牧《梦粱录》卷二O。
今存唯一的全本诸宫调作品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
意义:北宋后期产生的讲唱体诸宫调,不管是对戏曲史、民间文学、还是对文学史,都有着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和极大的影响。诸宫调对后世文学的主要影响,表现在元人杂剧里。元人杂剧和宋代的“杂剧词”并非一物,就文体演进的自然趋势看来,从宋代的大曲或“杂剧词”演进到元代的“杂剧”,这期间必得要经过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诸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