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康
黎康(1965—),男,汉族,江西南昌人。198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部副主任、哲学研究所副所长兼任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系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院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组骨干成员,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主要研究成果:
著作类
1、《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开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合著),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科学知识是什么》(副主编),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年版;
3、《东方哲学经典命题》(副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十年建设时期若干哲学建设的论辩》(合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5、《中国怎么了》(合著),大象出版社2009年版。
论文类:
1、《略论“阴阳——五行”(天人合观)思维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江西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
2、《论朱子之“理”的内在二重性》,《江西社会科学》2000年第10期;
3、《创新能力决定竞争力——世界知名企业家创新观述评》,《企业经济》2002年第12期;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合作),《求是》2008年第5期;
5、《数字化时代的“技”与“道”》,《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6、《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方式》,《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7、《反腐倡廉: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合作),《红旗文稿》2007年第14期;
8、《论朱熹“理一分殊”的历史意蕴及其现代启示》,《朱子学刊》第15期(2005年12月);
9、《中国传统科学内在价值的现代审视》,《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11期;
10、《“民族意识”与“世界眼光”的交融——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一个基本经验及规律的阐释》,《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11、《改革开放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全国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学习出版社,2009年7月;
12、《逻辑主线、创新方法与实践指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几个核心范畴的辨析》,《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主要课题: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在机制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主持人,在研)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主要成员,已结项);
3、《民族复兴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省社科规划课题,主持人,已结项);
4、《“四科丛书”》(省社科规划课题,为子课题“科学知识卷”负责人之一,已结项);
5、《关于“加强思想道德和纪律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的研究报告》(执笔人,省纪委指定课题,上报中纪委,省纪委书记傅克诚作出批示)《内部论坛》总560期(2004年10月);
6、《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对反腐倡廉建设带来的新影响》(省纪委2009重大委托课题,上报中纪委,课题组副组长)。
主要获奖情况: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求是》2008年第5期)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社科院优秀成果一等奖。
2、《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科学内涵与价值取向》(《红旗文稿》2008年第20期)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三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3、《艰难的探寻 历史的选择——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之路》,《江西社会科学》专刊(2001年11月),获全省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4、《论江泽民江泽民反腐倡廉思想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获省纪委优秀论文一等奖;
5、《从监督入手 完善党的执政体制——关于健全“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收入申报”制度的调查与思考》(合作)获2005年全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获2005年全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讨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7、《“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略论陈云新时期党风建设思想》(合作)获省纪委2005年度优秀论文一等奖;
8、《执政目标、实现方式与政党能力》(合作)获江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次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