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有序
一、有序的分类根据作用对象的不同,人类的有序化方式可分为生理有序、行为有序和思维有序。
二、行为有序的定义行为有序是指人类机体的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协调作用,以实现机体与外界之间物质、能量及信息的有序交流。行为有序是在确定的生理有序的基础之上,通过改变机体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空间及时间特性,来改善机体与外界事物的协调作用,并提高生理有序的实际效果。
三、行为有序的内容行为有序可分为个体行为有序及社会行为有序两个方面。个体行为有序的发展表现为行为动作越来越熟练,速度、力度及灵活性越来越高,动作模式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社会行为有序的发展表现为社会分工越来越发达,社会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具体化、标准化、广泛化,社会越来越有秩序,人们越来越文明、讲纪律。从总体上讲,行为有序可使人合理地选择环境,其特点是:内部静止,外部运动。
四、三种有序的关系生理有序、行为有序和思维有序的相互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其区别主要表现在:
1、在与环境的关系上,生理有序只是为了被动地适应环境,行为有序是为了主动地选择环境,而思维有序是为了积极地改造环境。
2、在有序化实现的手段上,生理有序主要是调节和改善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行为有序主要是调节和改善机体的行为方式,思维有序主要是调整和改善自己的思维方式。
3、在有序化的实施手段之间的逻辑递进关系上,行为有序为生理有序的发展提供了潜在的加速度,思维有序为行为有序的发展又提供了潜在的加速度,而为生理有序的发展提供了二次潜在的加速度。
其联系主要表现在:
生理有序是最基本的有序,是行为有序和思维有序维持和发展的前提条件;行为有序是在生理有序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思维有序又是在行为有序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行为有序为生理有序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会,思维有序又为行为有序提供了加速发展的机会;行为有序可以看作是生理有序的特殊形式,思维有序又可以看作是行为有序的特殊形式;行为有序决定着生理有序的发展方向;思维有序决定着生理有序和行为有序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