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阳曲·烟寺晚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1-11-2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信息

寿阳曲·烟寺晚钟
陈衡恪国画《烟寺晚钟》

[1]

名称:【双调】寿阳曲·烟寺晚钟

别名:【双调】落梅风·烟寺晚钟

年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寿阳曲(落梅风)

作品原文【双调】寿阳曲

烟寺晚钟

寒烟细,古寺清,近黄昏礼佛人静。顺西风晚钟三四声,怎生教僧禅定?[2]

作品译文细细的炊烟袅袅上升,古寺里冷冷清清。时近黄昏,拜佛的人已经离去,四周好寂静。却顺着西风传过来三、四下傍晚的钟声,这怎么能叫我老和尚坐禅入定?[2]

作品简析这是马致远写的八景(八首)小令中的一首。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主要描绘古寺的幽静环境。[3]

作者简介

寿阳曲·烟寺晚钟
马致远像

[4]

马致远

(1250?—1321?)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详,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青年时期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没能实现。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早年即参加杂剧创作,从事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状元”之誉。他的杂剧作品见于著录的有15种,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集有《东篱乐府》。[4]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