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游击军及红33军的成立
川东游击军1929年4月~1930年7月,四川省东部的万源、宣汉、梁山(今梁平)地区农民起义武装和国民党军起义的2个连,先后组成川东游击军第1、第2、第3路。川东游击军成立不久,在国民党军围攻下相继失败,余部分散坚持斗争。1931年5月,川东军委书记王维舟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指示,重建川东游击军,王维舟任总指挥,蔡奎任政治委员。川东游击军重建后,在梁山、宣汉、达县等地开展武装斗争。1932年秋,部队发展到500余人。1933年上半年,川东游击军在配合红四方面军作战中,扩大到2000余人,部队整编为第1、第2、第3支队。10月,红四方面军进行宣达战役期间,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红33军1933年11月2日,川东游击军于宣汉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归红四方面军建制。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治委员(不久,罗南辉任副军长),3个支队依次改编为第97、第98、第99师,共1万余人。红33军组成后,即参加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整编时,红33军整编为2个师4个团,第97师撤销。1935年春,参加嘉陵江战役后,红33军只辖第99师两个团,随方面军长征。不久,川陕省军区独立师编入红33军。7月,罗南辉任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后杨克明)。10月,随方面军南下天全、芦山地区。1936年1月,编入红5军,红33军番号撤销。川东游击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全县有3万余人参加红军北上抗日,不少人为人民的解放事业,捐躯他乡。
33军成立后,张国焘不信任王维舟和川东游击军。王维舟、杨克明被调离33军,蒋群麟、冉南轩被秘密杀害,3名团长在点验时被杀害(罪名是当过保甲长)。
附录王维舟回忆张国焘有过“右”倾的思想,始终对我有这一点的影响,怀疑我是知识分子。在四川这段时间,常与他见面,对他提出过很多的建议,但都不被他采纳,一意孤行。由于害怕红三十三军中广大群众的力量,当时其它部队中也有原川东游击军的干部,以及见我对革命的诚实,才幸免遭他毒手。
从改编红三十三军以后,在这一阶段中,处处受到张国焘的歧视,改编以来我军人多弹少,武器、弹药也缺少补充,张国焘对我军待遇也不一样。而我们当时担任的战斗任务很重,防线也宽,万一有所贻误,要以军纪从事,处境是有困难的。但为被压迫人民谋解放的坚决意志绝不动摇,使我军从此以后坚决向敌人手中夺取武器和补充来装备自己。……
当我回想起川东游击军在川进行斗争七、八年,而今有中央红四方面军的雄师来到四川,给反动派以更大的打击,使川东游击军受到极大的鼓舞,四川人民是多么的高兴,个人问题在所不计。因此,思想上受到一些歧视和困难,也就完全可以克服了。
最不幸和最令我痛心疾首的,是经过党多年培养出来的三百余青年革命干部遭受了无辜的杀害。这些同志几年来在地下艰苦的环境中,与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未遭反动派杀害,却在自己内部、在张国焘叛徒“左”倾路线的毒手下牺牲了,但是战士们都是从多年游击战争中锻炼出来的,他们不怕张国焘的内部屠杀,坚决相信无产阶级的政党总有一天要放出灿烂红光照耀着被压迫的劳动人民的。因而三十三军的全体同志毫不动摇的接受考验,在这种情况下,全军的干部和战士都处于随时有被叛徒张国焘杀害的危险。但经过我们的多方教育和解释,全体同志都认为我们是革命的组织,坚信总有一天会弄清是非的。对革命决不悲观失望,决不灰心动摇,决不因此而掉队落伍。三次武装起义1927年7月,武汉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失败后,农民出身的共产党员王维舟被党组织派回川东家乡,发动农民运动。
1929年4月,王维舟、李家俊、唐伯壮等共产党员将活动于万源县固军坝、白洋庙、铁矿坝和宣汉县厂溪、官渡等地的农民自卫武装组建成川东游击军第一路游击队,由李家俊任司令员。游击队在城口、万源、宣汉边境一带山区开展游击战争,打击军阀部队,消灭反动团练,惩办土豪劣绅,破仓分粮,使革命之火很快成燎原之势,同年7月,建立了方圆150余华里的游击根据地,游击队伍扩大到2000余人,李家俊将其改称“城万红军”[1]。
1930年6月,“城万红军”在军阀刘存厚的重兵围剿下失败,唐伯壮、李家俊先后牺牲。第一次起义失败后,王维舟根据省委指示,又在开江县的任市、广福和梁山县的虎城、太平一带组建游击队,发动第二次起义。[2]
1930年7月,中共四川省委执行“立三左倾路线”,决定将广福、虎城、太平、龙沙和达县南岳场等地的农民武装调到忠县黄饮坝,组成川东游击纵队总指挥李光华,副总指挥王维舟。川东游击纵队成立后,随即接到省委命令:东进湖北,围攻武汉,饮马长江。
8月中旬,游击纵队东进到石柱县西罗坪时,被军阀陈兰亭部队和地方民团围攻,李光华被俘遇害,王维舟率余部几十人回到达县、宣汉山区。1931年5月,中共四川省委在成都召开会议决定:“重组川东游击军,王维舟任川东军委书记兼总指挥,发动第三次游击战争。”会后,王维舟返回川东,在宣汉大山坪召开紧急会议,传达省委指示,总结前两次起义失败的教训,确定了对敌斗争的灵活策略和方针,决定立即将各地游击武装组建为川东游击军,下辖3个支队。蔡奎领导的1支队和乔典丰领导的2支队,在对敌斗争中先后失败。王维舟领导的第3支队,以宣汉大山坪为中心,在宣汉、达县、万源交界山区开展艰苦的游击战争,多次打败敌人围剿。
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10月,川东游击军在宣达战役中与红军胜利会师,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3军,一万名游击队员从此踏上了新的革命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