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江石工号子
开江石工号子开江石工号子产生并流传于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的达州市开江县境内的一种劳动歌谣。开江县的河流皆发源于境内,流径短,无舟船之利,加之开江的丘陵多产石料,故开江的建筑所需石料自古以来是在本县就地取材,其搬运大都用人力抬运。为了协调步伐,提神鼓劲,古时的开江石工们便借鉴一些民歌调子,再结合抬石的步伐节奏,创造出了具有开江地域特点的石工号子,并使其发展变化,且一代一代自发式地传承延续至今。因此,开江石工号子的历史渊源应该追溯到人类劳动的产生,只是有文字记录开江石工号子的历史晚得多而已。有据可考的也只是说湖广填川时,前后厢就形成特色各异的石工号子。
开江的石工号子系列可分3大类:开山(本地叫大山)号子、迁石号子、抬石号子。其表现方式基本上都是几名石工在同一劳动场景中,由一人领唱,其余几人应和(只有极个别号子采用了分组齐唱的方式)。开江石工号子的歌词大都是七言句式和五言句式;有些歌词是石工临时出口的即兴之词,更多的则是借用其他民歌的歌词;歌词的衬词特别多。开江石工号子系列,其旋律美妙动听,变化多端;其调式大多为民族五声调式的徵、羽调式,其曲式结构大都为多个乐句构成的一段式,也有少数号子是较为复杂的两段式或多段式。
开江石工号子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它是巴渠人民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是记录巴渠建筑历史与地方风情的典籍,是研究巴渠人文历史的依据。《石工号子》系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歌词衬词的丰富多彩,其优美多变的音乐旋律和一些号子中巧妙的转调方式等,都是现代艺术的宝贵营养。1956年开江农民歌手周大才演唱的石工号子在省、地文艺汇演中博得满堂喝彩。1965年开江农民歌手邓承江赴北京演唱的石工号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当时的达县地区文工团把开江石工号子搬上了文艺舞台,在巡演中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经常多次返场。使得开江石工号子成为该团的保留节目,长期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