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节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月半节

农历七月的月半节是瑶族人民的重要节日(相当于春节)。月半节前夕,家家户户忙得不亦乐乎,村寨内外到处是牛角声、锣鼓声和欢笑声。从初十开始,各家各户都摆上鱼、肉、酒等,欢度节日或祭祀祖宗,十五是节日的最后一天,也是最热闹的一个晚上,这个晚上,家家户户都做出最好、最丰盛的饭菜,主宾欢聚一堂,互祝家庭和睦,老小健康,五谷丰登。晚饭后,姑娘、小伙子身着节日盛装,对歌跳舞,直到鸡鸣晨晓,人们才进入梦乡。

月半节-鄂西土家月半节

“年小月半大,神鬼也歇三天驾”。这俗谚说的就是鄂西土家月半节。在鄂西土家地区,月半节是最大的节日,比过年还要隆重。而且月半节的时间很长,从农历的七月初一到十五均叫月半节。月半节又叫鬼节。据先人们传说,农历七月初一到十五新老亡人的灵魂都要回家探望亲人。七月初一,庙里开始撞钟,以召唤那些新老亡人和孤魂野鬼。初五备酒醴,烧香纸,迎接亡人。初七为放河灯,各家各户事前用纸糊篾扎做成彩灯,灯底涂上桐油,放于清江河中。同时抛“鬼粑”于江中。初十则为迎接老亡人。

土家乡俗“年是拜,月是接”意思就是说,过年的习俗兴上门拜年,而月半则是将亲人接回来团聚。临近月半的时候,嫁出去的姑娘和远离家乡的游子都要回来团聚。因此俗谚里才说:“姑娘回娘家,腿子像扬叉。”月半节里,出嫁的姑娘们要穿上最好的衣服,携带夫君和子女高高兴兴地回到娘家,与亲人们团聚,吃几天母亲亲手做的饭菜,同亲人们叙说分别后的情况,讲讲收成,一起烧香纸,祭祖宗,迎亡人,沉浸在融融的温馨之中。

月半期间也有许多禁忌。飞进屋中的青虫,不能动它,比如青蚂蚱等等,据说这是亲人的魂魄归来。另外就是未满12岁的小孩子不能剃光头,说是怕被亡人认错带走。今天看来这是迷信,但山里的土家人则一直将这种习俗保存至今。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