澧县博物馆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馆址位置澧县博物馆

澧县博物馆位于湖南省澧县城西区古城东路149号。邮编:415500

馆舍隶属1983年成立县文物管理所后着手筹建博物馆。并于1885年正式建成开放。博物馆与文物管理所合署办公,隶属澧县文化局。

馆区规模该馆以澧县文庙古建筑为主,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办公、文物修复、接待区,有仿古建筑楼房两栋。后院,即文庙大院,为陈列、游览区。是一古建筑群。

馆舍简介该建筑群始建于宋代,现存殿宇均为清道光时重建。在南北轴线上依次有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东西配以厢房、钟楼、鼓楼等,所有建筑均盖黄绿色琉璃瓦和朱漆彩绘。高耸的大成殿,是文庙主体建筑,占地600余平方米,高22米,重檐歇山顶,翼角高翘,飞椽下斗拱交错,加上雕梁画栋,蔚为壮观。

大成门东西耳房和东西厢房为基本陈列室,展出本县出土文物400多件。陈列共有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石器时代,以旧石器时代的大型三棱尖状器、手斧、砍斫器等石器和本地新发现距今8500年彭头山文化的原始陶器和稻谷遗迹最具特色;第二部分为商周时期,有商代大型青铜铙、西周青铜编钟及具有土著特色的各种陶器;第三部分为东周时期,展出楚墓出土的部分青铜器、漆木器及玉器、琉璃器等装饰品和陶器;第四部分为秦汉至明清,以唐至明清的瓷器引人瞩目。崇圣祠东西耳房,长年陈列着古今字画等文物。

展览展出曾展出《马王堆出土文物》、《军魂》、《秦始皇兵马俑(复制)》、《向雷锋学习》等10个临时展览。做到本地与外地展览、历史与思想教育展览相结合。

历史沿革澧州文庙始建于宋代,明初迁建于此,现有建筑建于清道光二十一年至道光二十四年(1841~1844年),共占地8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699平方米,全体建筑采用中国古建木构架系,建筑群沿轴线南北纵深发展,对称布局,从南往北依次有头门、状元桥、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六进,大成殿前设有露台、东西厢房和钟、鼓楼亭,其布局严谨,廊廊相通,檐檐相连,木雕、石刻工艺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1959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5年成立博物馆以来,先后有曹传松、柏祖菊、王中心、任爱平、黄艳红、曹毅、封剑平担任过馆长。特别是曹传松为澧县文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首次提出长江流域最早的一种新型考古学文化——彭头山文化,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认可。以他为课题组长的土遗址窄槽注浆防渗技术是国内领先水平,并填补了国内空白,被评为常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因此,他先后获享受国家特殊津贴、全国文博系统先进个人金牌奖、省劳动模范及20多次被评为省、市、县先进工作者,科技拔尖人才,3次立功。

馆内馆藏大成殿内置放孔子及曾子、孟子、颜子、子思子等贤儒的塑像和孔子的生平事迹图片简介。馆内有藏品近万件,以新石器时代文物、楚文物、古今字画居多。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