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
伍姓出自芈姓。据《玄女兵法》载,黄帝为部落首领时,其下有大臣名伍胥,他是后来成为楚国望族的伍姓的始祖。春秋时候,楚庄王有个宠臣叫伍参,是伍胥的后裔。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北上与晋国争霸。他先出兵讨伐郑国,晋国派荀林父救援,两军在邲相遇。楚令尹孙叔敖见晋军势大,主张撤军,楚庄王也同意。这时伍参对庄王说:"晋军内部不团结,号令不统一,元帅荀林父没有威望,楚军只要一进攻,晋军必败。"孙叔敖生气地说:"楚军连年作战,已经疲惫不堪。如果打了败仗,即使杀了你做肉羹,也赎不了你的罪。"伍参笑着回答:"如果打胜了,那就证明你无谋;万一打了败仗,我的肉将由晋人来吃,哪里还轮得上你啊!"接着他仔细分析了楚军的有利条件和晋军的弱点,终于说服楚庄王同意出战,结果楚军获胜。于是楚庄王就封伍参为大夫,伍参便以名为姓,成为伍氏,其后沿袭伍姓。
聚集地:
堂号
"孝友堂":孝是指对父母孝,友是指对兄弟友爱。春秋时的伍员,字子胥,他的父亲是楚平王的太傅;哥哥伍尚是楚国大夫,父子都是忠臣。平王听信谗言,把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杀了。伍员逃到吴国,帮助吴王伐楚,一举灭了楚国。当时楚平王已死了多年,伍员就掘开他的坟墓,打了他的尸骨三百多鞭,报了父兄之仇。
历史名人: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代的楚国人。父亲伍奢,兄长伍尚,都被平王所杀,子胥逃到吴国,协助吴王伐楚,当攻进楚都时,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报了杀父之仇。吴王夫差打败越王勾践,越王求和,夫差不顾伍子胥反对答应了,随后夫差听了太宰的谗言,夫差赐子胥死,他对家人说:我死后把眼睛剜出来挂在东门,我会看见勾践灭吴。九年后,勾践果然消灭了吴国。
伍祐:字祐之,宋代宁化人,大中祥符年间进士,曾任太常博士。他任楚州团练推官时,重新营建了州里久已废弃的盐场,每年收入颇丰,人称"祐盐场"。伍隆起:新会人,宋代名将。宋末,他率义军与元将张弘范力战不屈。后来,他手下的叛将谢文子杀了他,持首级投降了张弘范。当时的宋朝宰相陆秀夫十分惋惜,命人刻木为首以葬。后又派人抓到谢文子,杀之以祭祀伍隆起。
伍钝:明朝鄞人,字文琏,才识出众,长于言辞论辩,人们都劝他出仕。但他的母亲不希望他离开左右,故伍钝绝口不提仕进,一心侍奉母亲。他的母亲去世后,他结庐守墓三年,乡里称之为"伍孝子"。
伍福:字天锡,明朝时临川人,正统年间举人,历任咸宁教喻,陕西安察副使。伍福风格高迈,诗文典雅,兼工书法,编著有《咸宁县志》、《陕西通志》、《苹野纂闻》、《三吴水利论》、《南山居士集》、《云峰清赏集》。
===========================================================
伍
wǔ
<名>
(会意。从人,从五。五人为伍。本义:五人构成一个集体)
同本义 [five persons]
伍,行伍。——《广韵》
五人为伍。——《管子·小筐》
会其什伍而教之道义。——《周礼·天官·宫正》
先偏后伍。——《左传·桓公五年》
林不狃之伍。——《左传·哀公十一年》
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士兵五名编为一伍 [five soldiers]
全伍为上。——《墨子·公输》
破伍次之。
又如:伍伯(即伍长。古军队中五人为伍,一伍之长称伍长);伍什(指部队);伍老(伍长);伍壮(指乡武装丁壮);伍部(伍长);伍乘(同乘共伍的士卒)
古代民户编制单位。五家编为一伍 [five families]。如:伍籍(平民的户籍);伍侯(编民为伍,相为侯望)
[数]∶比四大一的数,五的大写 [five]。用于支票、会计防止出错或涂改
参伍以变。——《易·系辞上》
军队[army]。由为战争而武装和训练起来的人员所组成的一个大团体,主要指陆军。如:入伍
同伴 [companion]。如:羞与为伍
成对的组合 [pair]
八八为伍。——《汉书》
姓。如:伍相(春秋吴国大夫伍子胥);伍相国市上复吹箫(比喻英雄落魄,乞食街头)
伍
wǔ
<动>
交互错杂 [crisscross]。如:伍参(交错参杂)
伍浓
wǔnóng
[hopelessly stupid;good-fornothing] 窝囊
伍浓昏君
伍弄
wǔnòng
[humbug;hoodwink] 哄骗;将就
伍弄着出了殡
伍
wǔ
ㄨˇ
古代军队的编制:一~(五人)。
军队:入~。落~(掉队)。
同伴的人:羞与为~。
〖数〗∶比四大一的数,五的大写〖five〗。用于支票、会计防止出错或涂改
姓。
郑码:NBX,U:4F0D,GBK:CEE9
笔画数:6,部首:亻,笔顺编号:321251
五笔输入:wg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