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五开光坐墩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紫檀五开光坐墩

紫檀五开光坐墩

制造年代: 清

材料: 紫檀

规格: 径28厘米,高52厘米

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介绍

坐墩属于高坐具椅凳类,又名“绣墩”,由于它上面多覆盖一方丝绣织物而得名。在明及清前期的坐墩上,大都还保留着藤墩和木腔鼓的痕迹。坐墩的开光来自古代藤墩用藤子盘圈做成的墩壁。墩这种坐具的出现可追溯到中国南北朝时期,当时的佛教石窟中,草或藤编的沙漏状墩的形象随处可见。在云冈的一个北魏石窟中(约470—493年),主佛坐在石窟中的一个巨大宝座上,而其弟子则坐在较小的墩子上。与绣墩这种状似木鼓、中间粗上下窄的坐具相比较,一种叫做筌蹄的细腰高形坐具曾出现于南北朝时期。这种坐具在敦煌285窟北魏壁画中曾有表现。经过历代民族融合坐墩逐渐形成了我们今天仍可见可知可寻的鼓状绣墩的形状。

图中的坐墩仍保留着木腔鼓的痕迹。腔壁有五个略具海棠式的开光,上下各有弦纹及钉纹一道,象征着绷在鼓面的皮革边缘和钉皮革的帽钉,这些是明及清前期坐墩常有的特征。此绣墩忠实于木腔鼓的造型,开光利用海棠的传统造型,其线条简练、抽象、饱满而又有张力。整个绣墩充分运用了点、线、面相结合的装饰,又与整体木腔鼓的敦厚朴实的造型浑然一体,体现了中国古代质朴、自然、规整的审美情趣。

坐墩是家具藏品中的贵族,因传世量小,而往往做工精细,格调高雅,为专家所推崇。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