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蚊
原文过去有秃头染衣人。共儿持衣诣水边,浣衣已,绞晒持归。尔时大热,眼暗。道中见一树,便以衣囊枕头下睡。有蚊子来饮其头血。儿见己父疲极睡卧,便发恶骂云:是弊恶婢儿蚊子。何以来饮我父血。即持大棒欲打蚊子。蚊子飞去,棒着父头,即死。时,此树神便偈言。
宁与智者仇,不与无智者亲;愚为父害蚊,蚊去破父头。
注释诣:去,到
弊恶婢儿:骂人的话
偈(jì):梵语“偈陀”的简称。意译为“颂”,是佛经中的唱词。
仇(qiù):结伴
译文从前有个秃头,他以替人家把衣服染上色为生。有一天,他带着儿子一起,拿上已经染好的衣服,来到河边,衣服洗完了,绞干晒干拿着衣服回家。时值盛夏,又到了中午,天气酷热难当,他就在路边找了一棵枝叶茂盛的大树,枕着用来装衣服的袋子睡在树阴下。时间不长,就听到染衣人的鼾声了。一只蚊子飞了过来,叮在他的秃头上面,吸他的血。儿子看到蚊子叮在父亲头上,不禁非常生气。他用手指着蚊子狠狠骂道:“你这个下贱的东西,竟然敢吸我父亲的血!”他走过去把洗衣服用的大木棒拿来,照准父亲头上的蚊子,抡起棒子,狠命地一棒打了过去。结果蚊子马上飞走了,没有被打中,他父亲却被当场打死了。
宁可多结交智者,不和无智者交往,愚笨的人打蚊子,蚊子没打到却打破父亲的头。
启示打蚊子用巴掌就已足够了,而且十分有效,大木棒不但没用反而还帮倒忙。所以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应该考虑它的功能是否与问题相适应,面对同一个问题,方法绝不是越强硬越好。一旦用力过猛,还有可能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