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章之治


明章之治是指就是中国古代东汉汉明帝、汉章帝统治时期。那时采取了宽松治国和息兵养民的政策,使他们在位期间成为汉朝皇帝历史上少有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时期。
公元 25 年 -- 公元 220 年
光武帝死後,子庄立,是为明帝(五十七 -- 七十五)。明帝死
後,子炟继之,是为章帝(七十五 -- 八十八)。明、章两代大体承
继了光武之施政方针,励精图治,使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成就。故
史称「明章之治」。这一时期的治绩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轻徭薄赋、减省刑罚:明、章帝劝课农桑,薄赋税,减
徭役,修水利,又安置无地贫民,贷给粮食、种籽、农
具。如屡下诏令,以苑圃地和郡国公田赋与贫民耕种,
几度蠲免租赋。史载明帝末年「天下安平,人无徭役,
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马被野」。章帝时
又放宽刑律,废除苛法五十馀条,政治从宽厚。
(二)、力倡文教,崇尚儒学:明帝秉光武遗教,尊崇儒术,他
曾亲赴太学,主持「大射」、「养老」等礼,又升堂讲
说,故上至宗室诸王大臣子弟,下至於宫廷卫士,莫不
受经习儒。章帝更亲赴阙里祭祀孔子,又召集当时名儒
,群会於京师的白虎观,讨论诸经的异同,故学术风气
一时大盛。
(三)、征伐匈奴,威服西域:西汉末至东汉初,匈奴的势力又
有所发展,成为北边的严重威胁。建武二十四年(四十
八年)後,匈奴因内乱而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逐渐内
附,但北匈奴仍不时入侵。明帝时,遣窦固(? -- 八
十八)等於永平十六年(七十三年)击败北匈奴,追至
天山和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同时又派班超(三
十二 -- 一零二)出使西域各国,使西域各国再次断绝
与匈奴的关系,重新归附汉朝。後来至和帝永元元年(
八十九年),窦宪(? -- 九十二年)率师出击北匈奴
,大破之,北匈奴降者前後二十馀万人,窦宪等「遂登
燕山,去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
铭」。不久北匈奴之馀众在屡败之後,乃向西远徙。
明章之治和文景之治一样,均属王朝初後不久出现的「治世」。
但文景之治等前有短暂的动乱,後有另一「盛世」接踵而来。而明章
之治前承光武之治,二者同为东汉之鼎盛时期,其後再无盛世之再现
,政治即趋向紊乱。其因应与西汉社会之弊病并未克服有关,一方面
土地兼并、吏治败坏仍颇为严重,另方面,外戚干政、宦官擅权又逐
渐加剧。於是东汉的黄金时代稍纵即逝,为时极短即转入中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