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焕堂
姓名:李焕堂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四川涪陵
出生年月:1889年
牺牲日期:1931年08月20日
又名李志。自幼勤奋好学,文化功底甚厚。1916年随其父参加王伯常、刘伯承组建的四川护国军第一支队。在讨伐袁世凯的战斗中不幸为军阀政府捕获。经多方营救出狱,回到家乡涪陵县罗云乡继续坚持斗争。1926年初,共产党员钟善辅奉川西党组织派遣,回罗云乡开展农民运动,与其来往密切。经钟善辅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与此同时建立了涪陵县农村第一个党支部,任支部书记。随即在当地开展宣传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开展“一切权利归农会”的斗争。1927年初,经过串连和发动,很快在罗云乡建起了农协会组织,被推选为农会主席。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革命暂时转入低潮,罗云乡的农民运动被迫转入隐蔽斗争。根据省委指示,他与党支部成员商定,在罗云坝以组织“土地会”的名义开展农民革命运动。利用农民九月九祭菩萨的地方风俗,贯彻党的“土地革命”斗争总方针,发展了大量“土地会”员,同时酝酿发动起义。1928年春,为贯彻省委在全省实现“春暴”的指示,他和党支部其他成员决定在罗云发动农民武装暴动。6月17日,暴动队员在李焕堂指挥下冲入新场镇,按预定计划击毙豪绅恶霸20多人,打击了封建反动势力。暴动后,立即撤退到丰都县崇德乡。1928年6月,化名李志,在崇德乡观音庵小学以任教为掩护,与中共崇德区委书记李潜农及尹觐阳(化名李庶)等取得联系,继续开展农民运动。区委决定由他负责磨刀洞一带农民的组织发动工作。经过他作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磨刀洞“神主”刘朝佐及“神兵”秦姓头目加入农民运动,“打富济贫”,建立了农民武装,农会会员发展到数百人。9月26日,参与组织在磨刀洞召开的观音寺农民起义军誓师大会。农民起义震动了丰(都)、涪(陵)、忠(县)、石(柱)等县。誓师大会后他与尹勤阳等返回罗云,将隐蔽下来的“土地会”会员秘密召集起来,开展地下革命斗争。1930年春,中共四川省委派军委书记李鸣珂亲赴涪陵,建立了四川工农红军第二路游击队。李鸣珂为总指挥,梁戈为前委书记,他为前委常委兼大队长,转战于涪陵、丰都、石柱、武隆边境地区。正当革命形势向前发展时,红军游击队领导受李立三“饮马长江,会师武汉”左倾错误的影响,离开根据地,沿长江向城市转移,遭到数倍于己之敌的堵截追击,红军游击队损失严重,补给十分困难,省委决定分散隐蔽。部队解散后,他去重庆市郊蔡姓同志家隐蔽。次年返回罗云乡。不久便被农暴中漏网地主刘佑卿探知,遂出大洋买通其妻弟与姨侄两人,佯装探亲,在他家闲住数日,于1931年农历8月20日,当他送客出门时,被埋伏的敌人突然开枪杀害于住宅不远处,遗体葬于挨子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