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北京五十年演变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图书信息作者: 董光器 编著

出 版 社:东南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1

字数: 600000

版次: 1

页数: 278

印刷时间: 2006-10-1

开本:

印次: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564105495

包装: 精装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对北京旧城五十多年规划与建设的回顾及反思,记述了北京城市规划思想形成的过程,论证了政治、经济、文化对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影响;通过对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规划建设,对旧城破旧危房改建的实践以及对若干个案的实例解析,从宏观到微观,从技术层面到政策层面,总结了经验、教训,并对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何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进行了初步探讨。

本书可以作为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实施政策研究人员参考,亦可供城市建设管理、城市规划设计以及相关领域专业人员阅读参考。作者简介董光器,教授级高级规划师。生于1935年,上海市人。1956年毕业于东北工业学院建筑系建筑专业,在北京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工作;20世纪50年代以来参与了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分区、详细规划的工作。原任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现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深会员,北京市人民政府第八届专家成问团顾问,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专家咨询组专家,北京市工程咨询公司第一届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目录1 建国初期对北京历史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争论

1.1 关于首都行政中心位置的确定

1.2 建国初期有关古都风貌保护若干争论问题的再思考

2 对古都北京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探索与发展

2.1 甲、乙方案至1958年方案

2.2 20世纪60年代对旧城改建规划方案的深化研究

2.3 1982年总体规划对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的研究

2.4 1987年分区规划对旧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的深化

2.5 1992年以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发展

2.6三点感想

3 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规划与建设

3.1 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历史沿革

3.2 建国初期对天安门广场和长安街的整治

3.3 1950年至1954年对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的研究

3.4 1956年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的编制

3.5 1958年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的编制与实施

3.6 20世纪50年代长安街的规划与建设

3.7 1964年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规划方案

3.8 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和天安门广场旗杆的改造

3.9 1985年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规划

3.10 1985年以后长安街和天安门广场的建设

4 北京旧城区破旧危房的改建

4.1 北京旧城区旧房存量变化盘查

4.2 1992年以前(计划经济时代)对危旧房改建的回顾

4.3 1992年以后危旧房改造的发展与探索

4.4 几点认识

5 实例解析

5.1 对若干更新改造工程的解析

5.2 建筑高度、建筑风格对历史风貌的影响

5.3 对长安街上的新建筑的随感

6 在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对策

6.1 北京历史文化保护区市政基础设施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的基本思路

6.2 市政管线综合布置的设想

6.3 各类管线的规划原则和技术措施

7 几点感悟

7.1 必须用综合的观点来认识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7.2 新陈代谢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7.3 可持续发展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7.4 挖掘历史城市特殊个性,是继承和发扬历史城市的重要途径

7.5 微循环式的更新改造是历史城市逐步现代化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