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季成不识贤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2-26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出自《新序·卷四·杂事四》。公季成①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②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③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④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⑤,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固非成之所议也。”公季成自退于郊三日请罪。

目录

出自原文译文注释启示

出自西汉·刘向《新序·卷四·杂事四》

原文公季成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之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何以加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固非成之所议也。”公季成自退于郊三日请罪。

译文魏国臣子公季成有一次对魏文侯说:“田子方虽然是一位贤人,但并不是拥有封地的君王,国君您却常常以对待君王的礼节去对待他,那假如有一位比他还贤明的人出现,您又该如何奖赏呢?”

魏文侯说:“田子方这样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随意评论的。子方是一位品德高尚、富有爱心的仁义之士,仁义之士是国家的栋梁,多谋善断、运筹帷幄的智者是国家的栋梁,博览群籍、通晓百科的学者是国家栋梁。国家有了仁义之士,那么大臣们就不会内斗不休,国家有了智慧之士,那周边的邻国就不敢进犯,国家具有博学而通达的人才,就可以侍奉国君而受到尊重,这本来就不是你所议论的那样。”

公季成听罢便到郊外住了三天,以此来谢罪。

注释①公季成:魏国臣子。

②加:赞赏,给人的嘉奖。

③国之器:与“国之宝”、“国之尊”意思相近,都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才。

④故:所以、因此。

⑤患:忧虑。

⑥得:能够。

启示1.从文中看出魏文侯是一个能正确识别人才,知才,劝才,赏才的人。

2.公季成有些妄自菲薄,但知错能改还是好的。

(参2010第九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专辑当代学生,初中文言文阅读七十篇,46篇,Page 38,价格为15元,出版社有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