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爱伦堡

伊利亚·爱伦堡(Эренбург,Илвя Григоревич,1891—1967)
苏联著名的新闻记者作家和国际和平战士爱伦堡,1894年1月14日出生在乌克兰基辅的一个犹太人的小康家庭,父亲是个工程师。爱伦堡在莫斯科第一中学读书时,受1905(凤凰网消息1906年)。年俄国革命的影响,参加了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派。1908年1月被沙皇政府逮捕,后经家庭保释出狱。同年12月流亡到巴黎,在巴黎同文艺界的现代派文人(如毕加索、莫迪利亚尼)交往密切,鼓吹“唯艺术而艺术”,脱离了党的组织,从事文艺活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1917年,爱伦堡受聘担任莫斯科《俄罗斯晨报》和彼得格勒《市场新闻》驻巴黎战地采访员。1916年出版诗集《前夜的歌》。
1917年7月回到祖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在苏维埃政府的社会保障部、学龄前儿童教育处和剧场管理局等部门任职。不久又以苏联的报刊记者身份,长期在国外。1916年出版诗集《前夜的歌》。
1918年出版《为俄罗斯祈祷》。1919年出版《火》。1921年出版《前夜》和《随想》。1922年出版《毁灭性的爱》。1921年春作为苏联报刊记者到比利时、巴黎和柏林进行采访,20年代初期的文学创作数量相当多。其中以长篇小说《胡里奥·胡列尼托及其门徒的奇遇》、《德·叶·托拉斯或欧洲毁灭性的故事》和短篇小说《十三个烟斗》较为著名。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罪恶,对苏维埃政府初期一部分人的市侩主义和某些干部的官僚主义等弊病作了揭露和讽刺。20年代中、后期发表的长篇小说《损公肥私者》和《在普罗奇小巷里》力图反映新的苏联革命现实,但在肯定革命过程的同时,把新经济政策看作是对资本主义的消极让步。1930年出版《共同一致的战线》,对苏联政府解散带有宗派主义色彩的文学团体“普拉”和筹备成立统一的全苏作家协会表示支持。
1931年,他周游西班牙、德国、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敏锐地感觉到处在经济危机中的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主义抬头,指出:“法西斯开始起来了,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后,决定自己不再做幻想家而要成为一名战士站到战斗的队伍中去,他作为一名反法西斯社会活动奔波在欧洲各国。
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自任西班牙前线特派记者,为苏联的《消息报》派发电讯,并且努力呼吁苏联援助马德里政府。在此期间经常与西班牙无政府主义者打交道,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国内势力联合做出努力。及时揭露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的罪行,在动员全世界人民支援西班牙人民的正义事业方面起了一定作用,1935年和1937年,代表苏联和新闻工作者两次出席国际保卫文化大会,谴责法西斯及其战争阴谋,号召保卫人类进步文化。
1939年,在巴黎被法国怀疑同德国有联涉,获释回到莫斯科。爱伦堡的最大成就,是他作为一名新闻记者,从苏联反法西斯卫国战争开始,始终和红军一起战斗在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不分昼夜地在战斗、掩蔽部式避弹坑里采访编写新闻,。《真理报》、《消息报》、《红星报》等苏联报刊及广播电台,几乎每天都发表爱伦堡写的具有战斗精神的文章或通讯特写。后来收集成《战争》一书,厚厚三大卷。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争结束后,他一方面从事文学创作,1941年发表《巴黎陷落》1947年发表《暴风雨》1954年发表《九级浪》。前两部曾荣获斯大林奖金。在《谈作家的工作》、《艺术的规律》和《重读契柯夫……》等论文中,正确的批评苏联文艺领导工作中形成的干预过多,强调尊重艺术规律的重要性,同时却忽视世界观和先进思想在艺术家创作中的作用。二战后担任苏联儿童剧院的总领导人。另一方面,他积极从事反法西斯的国际和平事业,积极参加保卫世界和平的各种活动,由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卓有成效的活动,被推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副主席。
在《法兰西札记》中,把印象主义等一些欧洲当代新的艺术流派介绍给苏联读者,同时又对某些现代派艺术不加分析的吹捧。1954年发表的中篇小说《解冻》。苏联文艺界引起巨大震动。在中篇小说《解冻》里,揭示了苏联社会严重存在的官僚主义等弊病,同时流露出感伤的情调。
晚年最重要的著作,是六卷本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219万字,内容十分庞杂,包括半个世纪以来的几乎整个世界。书中对许多重要社会事件、生活现象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往往流于片面,有的是很错误的。但对于作者而言,这是他对自己一生的总结,是比较客观的,真实的。被成为欧洲20世纪上半叶的全景艺术史书。本书以他曾发表的《写给成年人的书》为基础,于1960年开始陆续发表,在苏联及西方引起强烈反响和激烈争议。此书被誉为苏联 “解冻文学”的开山巨作和“欧洲的文艺史诗”。 书中关于冷战时期的描写极为立体,这是基于作者有在冷战期间在双方国家的生活经历。苏联其他人没有写过这样的回忆录,因为谁也没有他的那种阅历。在20世纪上半叶中,他接触了各式各样的人士,其中既有艺术家,作家,例如毕加索,马蒂斯,海明威,阿尼托尔斯泰,马雅可夫斯基,叶赛宁,也有很多社会活动家和政治人士,见证了20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的几乎所有关键事件。他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早有不满,牵扯进了医生事件,幸亏斯大林在有可能签发逮捕令前就病亡了,伊利亚爱伦堡才幸运的逃过一劫。

个人生活
初恋情人,利沃娃·娜佳。晚年与和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儿和第二任妻子画家柳芭生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