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橹

橹在中国起源的具体时间尚难确定,但至晚产生于汉代。据东汉刘熙《释名》一书,对橹字已作了解释,认为它产生的力沿着船脊方向。

(橹)

(1) ㄌㄨˇ

(2) 拨水使船前进的工具,置于船边,比桨长,用于摇动:摇~过江。

(3) 郑码:FRK,U:6A79,GBK:E9D6

(4) 笔画数:16,部首:木,笔顺编号:1234352512112511

参考词汇

--------------------------------------------------------------------------------

scull

橹、艪、艣

[名]

(1) (形声。从木,鲁声。本义:大盾牌)

(2) 同本义

橹,大盾也。——《说文》

蒙之以甲以为橹。——《左传·襄公十年》

泰山为橹。——《汉书·司马相如传》

礼义以为干橹。——《礼记·儒行》

流血漂橹。——汉·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橹楯(大盾);橹子(方言。手枪)

(4) 顶部没有覆盖的远望楼

修橹。——《孙子·谋攻》

(5) 又如:楼橹(古时军中用以侦察、防御或攻城的高台);橹巢(上古人类的居处。有柴谓橹,在树曰巢);橹棹(橹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

(6) 比桨长大的划船工具,安在船尾或船旁

在旁曰橹。——《释名》

(7) 又如:橹人(船工);橹声(摇橹声)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