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损伤
疾病名称直肠损伤
疾病概述直肠损伤平时多因工农业生产外伤、交通事故、生活意外及殴斗所致,以腹部闭合性损伤为多见。因直接外伤或骨盆骨折所致的直肠穿孔称为直肠损伤。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直肠内出血、腹膜炎或直肠周围感染征。 直肠是大肠末段,全长约15-20厘米。分为两部。腹膜反折以上部分称为直肠盆部,腹膜反折以下部分称为直肠肛门部。直肠盆部损伤,处理原则同结肠损伤。直肠肛门部损伤,多难以修补缝合,往往需要行乙状结肠造瘘术。
临床表现1、腹痛与呕吐:结、直肠穿孔或大块毁损,肠腔内粪便溢入腹腔后即有腹痛、呕吐。疼痛先局限于穿孔部,随之扩散至全腹部而成弥漫性腹膜炎,有全腹部疼痛。
2、腹膜刺激征:腹部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穿孔或破裂部位疼痛最明显。
3、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4、直肠指检:直肠低位损伤可触及损伤部位呈空洞感觉,指套上并有血迹,结肠损伤仅少数有血迹。
疾病分类普通外科
疾病描述直肠上段在盆底腹膜反折之上,下段则在反折之下。上述不同部位直肠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是不同的。如损伤在腹膜反折之上,其临床表现与结肠破裂基本相同,下段直肠破裂将引起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而不表现为腹膜。
疾病病因外伤
病理生理直肠上段在盆底腹膜反折之上,下段则在反折之下。上述不同部位直肠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是不同的。如损伤在腹膜反折之上,其临床表现与结肠破裂基本相同,下段直肠破裂将引起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而不表现为腹膜。
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2、X线照片,3、B超、CT、MRI
诊断依据1.明确的下腹部创伤或骨盆骨折病史。 2.上述临床表现。 3.下腹腔穿刺阳性。 4.直肠镜检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1.防治休克。 2.抗感染。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手术治疗。
治疗方案不同部位直肠损伤后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是不同的。如损伤在腹膜反折之上,其临床表现与结 肠破裂基本相同,应剖腹进行修补,同时施行乙状结肠双筒造口术,2~3个月后闭合造口。下段直肠破裂将引起严重的直肠周围感染,而不表现为腹膜炎,故应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以防感染扩散。对于这种病人,也应施行乙状结肠造口术,使粪便改道直至伤口愈合。
用药原则1.直肠损伤手术后以“A”和“B”项药物补液、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紊乱为主; 2.伴有休克者,积极抗休克; 3.对于老年患者,成破损严重且伴营养状况不良者,术后应注意加强支持疗法,必要时给予输血或人体白蛋白,以增强伤口的愈合能力。
疗效评价1.治愈: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伤口愈合,无并发症者。
2.好转: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伤口感染者。
3.未愈:手术后发生直肠瘘或并发有腹盆腔严重感染,需二期手术治疗者。
疾病预防避免致伤因素。
专家提示直肠损伤的部位与临床症状有密切关系。腹膜反折以上破裂与结肠损伤引起的腹膜炎相似;反折以下破裂可引起直肠周围感染,而无腹膜炎表现。应常规作直肠指检,如诊断有怀疑时,可作直肠镜检查。腹膜反折以上破裂,应剖腹探查。破口小,污染轻可行修补,近端乙状结肠造瘘或术后肛管排气;破口大,行直肠切除吻合,同时行乙状结肠造瘘为宜。腹膜反析以下破裂,充分引流直肠周围间隙,行乙状结肠造瘘,待结直肠伤口愈合后关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