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路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言路

拼音:yán lù

基本解释

1. [channels through which criticisms and suggestions may be communicated ]∶向政府提出批评或建议的途径

2. [opportunities for airing views]∶发表意见的机会

广开言路

详细解释

1. 旧指人臣向朝廷进言的途径。

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 操 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 宋苏轼《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诏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馀人。” 明王琼《双溪杂记》:“南北科道官亦交章论劾 泽 阻塞言路。”

2. 指向政府或上级部门提出建议或批评的途径。

鲁迅 《准风月谈·“商定”文豪》:“笔头也是尖的,也要钻。言路的窄,现在也正如活路一样,所以只好对于文艺杂志广告的夸大,前去刺一下。”邓小平《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任务》:“我们要广开言路,广开才路。”

3. 指言官。

宋吕陶《辞免左司谏表》:“向自郎曹,擢居言路,徒更岁月,何补涓埃!” 元陈天祥《论卢世荣奸邪状》:“卑职食禄居官,任当言路,舍此不言,将复何用!” 明 夏允彝 《幸存录》卷上:“后以天旱肆宥,言路屡以为请,释戍 定海 。”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