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音体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概念阐释回音体,顾名思义,指的是一种模拟了回音的文体,而且简单当下新文体层出不穷

到一学就会。网络时代创造多,泡沫也多。没有足够理由证明这种回音体文字将从此流行。不过,这些“回音文字”的存在与被命名,却或多或少地证明了现代人的形单影只。当一句话有了“回音”,渐行渐弱,人们从中所能听到的,与其说是重复与强调,不如说是声音的淡出与消逝。

文体实例日前,在一家单位做文案的陆小亚,拿到人生第一笔工资1400元。她兴致勃勃地告诉弟弟,她很开心。哪知道,弟弟在QQ上这样回答:“你们单位怎么这么抠!”“们单位怎么这么抠!”“单位怎么这么抠!”

陆小亚晕了,问弟弟这是干什么。

“位怎么这么抠!”“怎么这么抠!”“么这么抠!”“这么抠!”“么抠!”“抠!”

看到这些,陆小亚彻底晕倒了。

弟弟继续回话:

“这是回音你懂吗?”“是回音你懂吗?”“音你懂吗?”“你懂吗?”“懂吗?”“吗?”

看了这些,陆小亚哈哈大笑起来,她意识到,弟弟是用这种方式表示气愤,“这也是继梨花体后,我见识过的网络文体的又一突破,网友们太恶搞了。”

文体来源回音体的流行源于恶搞视频《包青天公审采花贼》。网友用电视剧《包青天》的画面加上自己的配音。包大人开场白为:“下跪何人报上名来,跪何人报上名来,何人报上名来,人报上名来,报上名来,上名来,名来,来。”下跪的采花贼当时就震惊了,惊讶地看着包青天。从此,将一句话逐字缩短模拟回音成了一种“回音体”,而回音体的目的则是让你体验悲愤或其他感情而产生的荡气回肠之感。

专家解释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李姓教授说,伴随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娱乐文化气氛越来越浓,不少网络热词不断被社会各界接受。比如,2007年,国家语委晒出171个新词汇,房奴、奔奔族、独二代、梨花体等被列入新词范畴。但很多热词都如昙花一现,逐渐被新的热点取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