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2-03-05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组诗《唐铙歌鼓吹曲》十二首的第九首诗。此诗叙唐朝征讨刘武周之事。

目录

作品信息作品原文注释译文作品简析作者简介

作品信息【名称】《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

【年代】中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四言诗

作品原文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1]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2]。

根柢之摇,枯叶攸病[3]。

守臣不任,勚于神圣[4]。

惟钺之兴,翦焉则定[5]。

洪惟我理,式和以敬[6]。

群顽既夷,庶绩咸正[7]。

皇谟载大,惟人之庆[8]。[1]

注释译文【注解】

[1]公元619年(唐武德二年),刘武周率兵南侵,破榆次,拔介川,进逼太原。唐高祖遣太常少卿李仲文抵御,全军覆没,仲文大败逃还。裴寂请命讨伐刘贼,亦败。武周力据太原,复攻陷晋州。高祖乃命秦王李世民督兵进讨,公元620年(武德三年)平刘武周,尽收河东失地。靖:安定。本邦:指太原、平阳、晋阳等地,属大唐所辖。

[2]伊:语助词,无义。惟:副词,相当于“只是”。“本邦伊晋”,倒装。

[3]柢(dĭ底):树根,常用于比喻事业的根本。攸,副词,相当于“就”。

[4]守臣:指裴寂。不任:不胜任。勚(yì异):劳苦。神圣:指皇上。

[5]惟:助词,无实义。钺之兴:倒装,兴钺也,意思是兴兵(讨伐)。翦:同“剪”,剪除,铲去,引申为消灭。

[6]洪:同“弘”,扩大、弘扬。惟:助词,无实义。式:制度。

[7]庶绩:各种事功。

[8]谟:计谋、谋略。

【译诗】

晋地本归李姓,奈何时势不平。

树根既已松动,枝叶自然染病。

裴寂智力俱殆,秦王披挂领兵。

斧钺加于武周,天下即刻乃定。

弘扬大唐德义,制度讲究和敬。

逆贼俯首系颈,一举大功告成。

秦王神机妙算,臣民万众欢庆。[1]

作品简析《唐铙歌鼓吹曲·靖本邦》是《唐铙歌鼓吹曲十二篇》的第九首。《靖本邦》叙征讨刘武周事。相对于征服李轨、二虏,刘武周就不是那么好对付了。据史书记载,刘武周不但称王称霸,而且兵犯唐境,高祖曾几次派将收取,都大败而归,最后由秦王李世民平叛告成。此篇名《靖本邦》,为颂太宗之神武,“守臣不任,勚于神圣”,神圣者,太宗也;“洪惟我理,式和以敬”,施教化之理,亦和亦敬,乃太宗之功,“皇谟载大,惟人之庆”。值得万众欢庆的“皇谟”制定者的确英明。这里明写高祖,实赞太宗。全诗俱为四言,一韵到底,意辞俱雅。[1]

作者简介柳宗元像

[2]

柳宗元

(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五年后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今存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编成集。有《柳河东集》。[2]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