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贝力龙
中文名称( chinese)→ 阿贝力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亚伯龙

拉丁文学名( name)→ abeli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ah-bel-i-sawr-us
含义( meaning)→ 阿贝力/亚伯 [人名]
目( order )→ saurischia蜥臀目
亚目( suborder)→ theropoda兽脚亚目
类( infraorder)→ neotheropoda新兽脚类
ceratosauria 角鼻龙类
neoceratosauria 新角鼻龙类
abelisauroidea 阿贝力龙超科
abelisauria 阿贝力龙类
科( family )→ abelisauridae 阿贝力龙科
亚科( subfamily )→ abelisaurinae 阿贝力龙亚科
属( genus)→ abelisaurus 阿贝力龙
模式种( type species)→ a. comahuensis
其它种( 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 misassigned species)→ ...
时代( period)→白垩纪晚期 early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阿根廷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肉食
典型体长( length)→ 长6.5米
推测体重( mass)→ 1.5吨
发现者( discoverer)→ bonaparte & novas, 1985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bonaparte & novas, 1985
阿贝力龙(学名Abelisaurus)是阿贝力龙科恐龙的一属,生活在白垩纪末现今的南美洲。它是两足的肉食性恐龙,虽然只有一部份的头颅骨标本,但估计身高可达7-9米。
阿贝力龙属的名字意思是“阿贝力的蜥蜴”,为了纪念发现该标本的罗伯特·阿贝力(Robeto Abel),他同时也是摆放该标本的阿根廷的西波列蒂省立博物馆的前馆长。而阿贝力龙的学名则是以标本发现处的阿根廷科马约地区为名。其属及种名都是由阿根廷古生物学家何塞·波拿巴和奥尼拉斯·诺瓦斯(Fernando Novas)于1985年所命名,并将它分类在新建立的阿贝力龙科内。
分类
目前已发现很多其他阿贝力龙科的动物,包括极度完整标本的奥卡龙、食肉牛龙及玛君龙。有些科学家将阿贝力龙属分类为基础阿贝力龙科恐龙,而非属于食肉牛龙亚科之下。其他的科学家则指它的分类不明。阿贝力龙属与无关的鲨齿龙科都有着相同特征的头颅,而由于阿贝力龙只有头颅骨,若有进一步的发现,可能会将它分类为鲨齿龙科。但是,这种想法却仍有反对声音。
化石材料
阿贝力龙的颅骨阿贝力龙的化石头颅骨是不完整的标本,尤其在右边部份。大部份的腭骨也缺少。除了失却的部份外,头颅骨大约有85厘米长。虽然它们不像其他阿贝力龙科(如食肉牛龙)般有任何冠或角,但却在鼻端及眼上有粗糙的隆起部份,可能支撑者由角质构成的冠,而没有在化石化过程中保存下来。在头颅骨上亦有一般恐龙也有的大洞孔,用以减低头颅骨重量。
年代争议
阿贝力龙的重组图画阿贝力龙是其中一种在巴塔哥尼亚发现的恐龙。它原先被认为是从Allen地层中发现,但后期研究证实它是在阿根廷内格罗河省较古老的Anacleto地层(属于内乌肯省的一部份)中发现。Anacleto是南美洲的一个地质岩层,约为上白垩纪的坎帕阶早期,即约8300万到8000万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