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大学
1岭南大学岭南大学 (广州)
岭南大学门前的石牌坊,摄于1927年
岭南大学是在美国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同意下,于1888年创立的一所不隶属于任何教派的基督教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1952年的院系调整时,与原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区迁至原岭南大学康乐园。 该校在香港以岭南书院名义复校,并在1999年复称岭南大学。
目录[隐藏]
1 历史 1.1 格致书院时期 1.2 岭南学堂/大学 2 校歌 3 校园 3.1 教学及行政建筑 3.2 宿舍 4 院系设置 5 历任校长 6 杰出校友 7 附属学校及海外分校 8 广州岭南的结束 9 岭南大学 (香港) 10 注释 11 参考资料 12 外部链接
历史格致书院时期
1885年,美国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American Presbyterian Board of Foreign Mission)接纳以香便文牧师(Rev. Benjamin C.Henry)为代表的长老会广州布道团的建议,同意于中国广东地区建立一所基督教书院。 1886至1887年间,长老会牧师哈巴博士(Rev. Andrew P. Happer, DD)与6名友人于美国纽约成立“岭南基金会”。基金会选出哈巴博士为书院监督(President),并授权他来华筹办开校事宜。 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于1888年3月28日开始授课,校址设于广州沙基金利埠(今六二三路)。3年后哈巴回国,书院停办。1899年美国牧师伊士嘉(O.F.Wisner)来广州传教,重办格致书院,迁到广州四牌楼(现解放中路)福音堂。初期根据清代科举考试和美国中学的课程标准开设“广学班”,程度相当于大学预科。 因发生排外事件及庚子事变,而格致书院与美国及教会关系密切,为避免滋扰,于1900年迁花地萃香园。年底迁校澳门更名岭南学堂。同时聘请钟荣光协办校务。岭南学堂/大学
1903年5月改称岭南学堂(英文名称改为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同年,钟荣光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置200亩地,搭起板房作为临时校舍,开始招生上课。后经其不懈努力,在此后数年为岭南学堂筹得120万元,兴建校舍,增添设备,同时开办大学预科,设附属小学和华侨学堂。
1904年迁回广州,随后于河南岛(海珠区)康乐村一带建设永久校园。19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所准许男女同校上课的学校。1907年由宴文(C.K.Elmends)继任监督,仍由钟荣光协理校务。
1912年9月,辛亥革命后,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名称则仍用Canton Christian College。1916年开设文理科大学,1918年首届学士生毕业。
1924年7月3日至9日,中化教育改进社第三届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召开。会议着重讨论收回教育权问题,同时通过了收回教育权的三大提案。岭南大学内部也出现学生运动,要求华人自办。1926年4月,岭南大学董事会在纽约召开。钟荣光正在墨西哥募款,也赶赴纽约出席。他在会议上发表谈话:“董事局创本校初意,原为扶助中国发展教育。待中国人得有办学之经验与能力,便将学校主权还诸中国人。现在时机,恰好成熟。”岭南大学同学会也致函董事局,要求改组董事局,将学校归还华人自主。同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私立学校立案规程,规定大学必须由中国人办理,外人不得在中国设立大学。此后校董事局派人来华协商,决定在华成立董事局。
1927年7月1日正名为岭南大学(Lingnan University),正式推举广东中山人钟荣光博士为首任华人校长和校董会主席。
1934年开始进行海外学生交换计划,以美国学生为主。
1936年,私立夏葛医学院并入岭南大学。
1938年二次大战其间,10月广州沦陷,岭南大学迁往香港,并借用香港大学部份校舍办公、授课、住宿;农学院则于香港新界复课。1940年农学院迁往粤北坪石,另建校舍。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岭南大学因而停课。1942年旋即于韶关仙人庙大村复课。
二次大战结束后,岭南大学迁回广州康乐校园,1945年10月31日复课。战后至国共内战期间,岭南大学一方面重整院系,另一方面吸纳因战乱南下的著名学者,如陈寅恪、王力、姜立夫、梁方仲等,促进岭南大学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发展,直至1952年被并入中山大学为止。
校歌由Annie Lisle 作曲,葛理佩 (Mrs. H.B. Garybill)填词(原文为英文),陈辑五译写中文歌词。歌词可参看此网页。
校园马丁堂,摄于1907年
广州河南康乐校园位于珠江南岸,远眺可见白云山。校园面积约3000亩(不包括校外农场),全盛期建筑物约250余座,除主要教学、行政、宿舍建筑外,另有护养院、大运动场20亩、球场42所、游泳池等设施。院系特殊设备则有自然博物采集所、斐文气候观察所、柑橘试验场、博济医学院等。
由于校舍建筑经费多来自海内外筹款所得,因此校园建筑物多以捐款人名字命名。马丁堂是校园内建成的第一栋永久校舍。校内主要建筑物如下:
教学及行政建筑
马丁堂:又称东院,建于1906年。楼高三层,采用红砖钢筋水泥建造,由美国建筑师司徒敦设计 格兰堂(行政楼):建于1912年 基督教青年会楼:建于1913年 怀士堂(青年会会所):建于1915年 迎宾楼(访客招待所):又称马应彪招待室,建于1922年 卡彭特楼(医院楼):建于1919年 亚德伍德抽丝实验室(蚕桑系实验室) 张弼士堂(华侨学校):建于1921年 史达理科学纪念大楼(科学馆):建于1928年 惺亭:建于1928年,用以纪念史坚如等殉国员生,中国古典式建筑,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 十友堂(农科教学楼):建于1929年 陆祐堂:建于1930年,中国古典式建筑,亨利·墨菲设计 哲生堂(工学院):建于1930年,中国古典式建筑,亨利·墨菲设计宿舍
大学学生宿舍
爪哇堂(男生宿舍):第一座学生宿舍,建于1920年 荣光堂(男生宿舍):第二座学生宿舍,建于1924年 广寒宫(女生宿舍):建于1933年其他宿舍
希伦高屋(教职员宿舍):建于1911年 美臣屋(教职员宿舍):建于1919年 伦敦会屋(教职员宿舍) 黑石屋(钟荣光博士在校宿舍) 宾省校屋(宾夕法尼亚大学来华职员宿舍):建于1920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捐建 同学屋(同学会所及校友教员住宅):建于1925年 仰光屋:建于1925年 九如屋:建于1925年 广庇屋:建于1925年 积臣屋(宿舍) 高士屋(宿舍) 哥德屋(宿舍)
院系设置岭南大学自1916年开始完善大学学科体系起,曾先后设置6个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医学院、农学院、商学院;并有研究院2所:理科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室,开设研究生专修课程(理学硕士)。
文学院 主修学系:中国语言文学系、西洋语言文学系、历史政治系、社会学系 辅修学系:教育(附心理)学、家政学、哲学(附宗教、现代文化)、宗教学、音乐(未设系) 理工学院 主修学系:生物学系、化学系、土木工程学系 辅修学系:数学系、物理学系 孙逸仙纪念医学院 学系:解剖系(包括组织学和胚胎学)、物理学系(包括生物化学)、细菌学系(包括寄生虫学和病理学)、药理学系、公共医疗系 农学院 主修学系:农艺园艺学系、畜牧兽医学系、植物病理学系、蚕桑系 商学院 主修学系:商学系、经济学系 理科研究所 生物学部、化学部 社会科学研究室 教育学组、社会学组、商业经济学组
此外,协和神学院于1929年归入岭南大学名下,二次大战后迁入岭南大学校园,但仍保留本身董事会。
历任校长注:1888年 至 1927年期间的校长称为“监督”。
格致书院时期
1888年 至 1890年哈巴安德博士(Rev. Andrew P. Happer, DD) 1891年 至 1893年 哈巴安德博士(Rev. Andrew P. Happer, DD)(代理) 1893年 至 1895年香便文博士(Rev. Benjamin C.Henry) 1896年 至 1899年那夏礼博士(Dr. Henry V.Noyes) 1899年 至 1903年 尹士嘉博士(Dr. Oscar F.Wisner)岭南学堂时期
1903年 至 1907年 尹士嘉博士(Dr. Oscar F.Wisner) 1908年 至 1924年 晏文士博士(Dr. Charles K.Edmunds) 1924年 至 1927年 香雅各博士(Dr.James M.Henry)岭南大学时期
1927年 至 1937年 钟荣光博士 1937年 至 1938年 李应林博士(代理)(原校长钟荣光博士休假) 1938年 至 1948年 李应林博士 1948年 至 1949年陈序经博士(代理)(原校长李应林博士休假) 1949年 至 1952年 陈序经博士
杰出校友(按姓氏笔划排序)
姓名
毕业年份
院系、获颁学衔
成就
甘乃光
1922年
经济学系、学士
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教官,国民政府广州市市长、行政院秘书长、
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政府驻澳大利亚大使
伍沾德
1947年
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之一
伍舜德
1935年
经济学系、学士
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之一,曾任香港美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林尚安
1950年
化学系、硕士
高分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林思齐
1945年
学士
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卑诗省)前总督
林云陔
1937年广州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主席、前中山大学校长
冼玉清
1924年
文学院、学士
广东学者,以研究广东文献为主;同时也是诗人、画家
娄成后
1934年
理学硕士
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前副校长
倪少杰
经济学系、学士
香港前立法局议员、前临时立法会议员、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前会长
蚬壳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
陈文统
(梁羽生)
1949年
经济学系、学士
新派武侠小说作家,与金庸齐名,曾任香港《大公报》编辑
陈香梅
1944年
中文系 、学士
飞虎将军陈纳德之妻,美国政府中国政策资深顾问
陈荣捷
1924年
学士
中央研究院院士,曾任达茅茨学院(Dartmouth College )中国哲学与文化教授
专攻宋明理学
郭棣活
永安百货家族成员、广东省已故副省长、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郭琳爽
1921年
农学院、学士
永安百货家族成员、永安公司总经理
曾呈奎
1934年
理学硕士
海洋生物学家
黄本立
物理系、学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子光谱分析专家
黄启明
1908年
广学班毕业
广州培正中学已故校长(1918年至1939年)
黄翠芬
1944年
化学系、学士
分子遗传学家,军事医学院一级研究员
黄锡凌
40年代
学士
粤方言语言学家,香港大学语言学校首任校长
廖梦醒
农学院蚕桑系
中国国民党元老廖仲凯、何香凝长女,中共党员。
曾任宋庆龄秘书,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其夫李少石曾为周恩来秘书。
关恩佐
1906年
广学班毕业
广州培英中学校长 (1919年至1926年)
钱树芬
1901年
广学班毕业
执业律师、国民政府国会首届议员(广东代表)、广东民政司司长
简又文
约1917年
广学班毕业
太平天国史学家、耶鲁大学研究院研究员
钟荣光
1905年
广学班毕业
清代举人,兴中会成员,岭南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并曾任民国初年广东都督府
教育司长、广州市政府参事
附属学校及海外分校广州岭南附中及附小 澳门岭南中学(原广州岭分中学) 香港岭南小学 上海岭南小学 岭南大学海南分校 岭南大学位于新加坡的分校。创立于1929年,校址位于新加坡乌节路40号,设有小学部及初中部。1945年因太平洋战争停办。 岭南大学安南分校 岭南大学位于越南的分校。创立于1939年,校址位于堤岸孟劳苏街109号,设有小学部及中学(初中及高中)部。因越战爆发停办。 广州岭南的结束 1952年因内地高校院系调整,岭南大学被并入中山大学,所有外籍教员离开,原岭南大学校长陈序经博士后来被任命为中山大学副校长。原岭南大学校园成为中山大学的新校园(即现时中山大学广州南校区),而原中山大学校园则划给新成立的华南工学院(今华南理工大学)等。
岭南大学 (香港)主条目:岭南大学 (香港)
“岭南中学校董会”联合“岭南大学香港同学会”及“岭南会所”于1967年组成“岭南教育扩展会”,在香港筹办岭南书院。开办初期,只提供一些预科及非学位课程。1972年升格为岭南学院。1999年,岭南学院升格为岭南大学。
注释^岭南大学严格而言并不是一所“教会大学”,它以基督精神为教育宗旨,但不隶属于任何教派。
岭南大学前身格致书院虽然是由美北长老会同意下创立,其主要教员亦为美北长老会广州布道团成员,但在正式开校之前,即1886年“岭南基金会”成立时已脱离长老会自立。书院仅与长老会保持联系,却不必听命于教会,而是受“岭南基金会”管辖(后来大学成立校董会管理校政,“岭南基金会”保留赞助人身份)。校董会内成员亦包括其他教派人士,如伦敦会布道团、英国循道会布道团、美国公理会布道团等。 大学资金主要来自在美加及东南亚的筹款(特别是来自华侨的捐款)。
钟荣光校长于1927年岭南大学收归国人自办时亦称:“本校并非美国政府所供给,亦非某一个教会所管辖。开办之始,不过美国几位热心基督教人,欲以世界实用之科学,造成中国领袖之人才,加以几分基督牺牲为人之精神,使学生不至自私自利。”详参李瑞明编 (1997).岭南大学.及李瑞明 <谈古今话岭南>^高冠天:《岭南大学收回国人自办之经过及发展之计划》^本段引用
a. 岭南大学(广州时期)大事记的资料
b.Guide to the Archives of the Trustees of Lingnan University (Record Group No. 14) Finding Aid.岭南大学校史的部份。^详参李瑞明编 (2000).岭南大学文献目录,页25)^据<黑石屋的传奇>一文称,宋庆龄在1922年陈炯明叛变期间曾在此避难。^有关院系设置的详细历史沿革,可参考 Guide to the Archives of the Trustees of Lingnan University (Record Group No. 14) Finding Aid.岭南大学校史的部份;亦可参考李瑞明编 (1997).岭南大学,页95, 149-167^原本的文理学院于1937年分拆为独立的文学院和理学院,而工学院则与理学院合并成为理工学院。^医学院源自岭南大学于1930年接办的博济医院,岭南大学与美国长老会夏葛女子医学院为孙逸仙纪念医学院共同协作课程。据1937年纪录,医学院亦附设高级产科职业学校。(详参李瑞明编 (2000).岭南大学文献目录,页23)^医学院无分主修学系,一律颁授医学学士学位。^蚕桑系于1937年左右已不存在,确实日期未可考。^钟荣光博士于1938 至 1942年为岭南大学名誉校长。^陈香梅是岭南大学中文系毕业,详参自由亚洲电台,唐人街故事:访“国共活字典”陈香梅2006-07-28[1]。有传她于香港大学毕业,并非属实,因岭大战时借用港大课室上课,并不等于将学生的学籍转到港大。^有指廖梦醒因参加广州各界群众“六•二三”示威游行,被校方迫令休学,并未毕业。[2]^有指1923年12月21日,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访岭南大学演讲(讲题《非学问不能救国》),是廖梦醒居中联系安排。[3] '^李少石亦曾为岭南大学学生(1925年入学),与廖梦醒于岭大认识。有指他因支持省港大罢工,参加“六•二三”示威游行,被校方开除,并未毕业。但据李瑞明编 (1997).岭南大学一书(页69-70, 78)提及,岭大共有300多名师生参加游行。而被开除的学生是因为于1926年4月初,在广州市一个学生集会上侮辱学校,引起校内学生公愤,所以投票决议要求校方开除这些学生。
参考资料李瑞明编 (1997).岭南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筹募发展委员会. ISBN 962-85121-1-0
李瑞明编 (2000).岭南大学文献目录 : 广州岭南大学历史档案资料.香港 : 岭南大学文学与翻译研究中心. 陆键东 (1995).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第一章:陆沉下的抉择. [4]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外部链接岭南人家(岭南大学广州校友会) Lingnan Foundation 岭南基金会(英文) 1918年康乐校园校址设计全图,现藏于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特藏室。(英文) 中国基督教大学影像数据库有关岭南大学的历史照片,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英文) 岭南大学历史图片,岭南大学图书馆。(英文) 岭南学报 (1929 - 1952),岭南大学图书馆。 (转载自维基百科)
2.韩国岭南大学参见韩国岭南大学。
3.香港岭南大学参见:香港岭南大学。
4.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的前身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源于岭南大学,原岭南大学是1888年由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的一所私立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到三十年代,岭南大学发展成一所设有文、理、工、农,医、商等学科的著名大学,师资力量雄厚,弟子遍全球,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并和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互相承认学历。 建国前,中国共有14所教会大学,分别是燕京大学、齐鲁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华西协和大学、华中大学、金陵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湘雅医科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沪江大学、岭南大学、协和大学等。虽然数量不多,但起点很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教会大学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着某种程度的示范与导向作用。因为它在体制、机构、计划、课程、方法乃至规章制度诸多方面,更为直接地引进西方近代教育模式,从而在教育界和社会上产生颇为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教会大学史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不可缺少的重要篇章,它们为中国高等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建校之初,岭大校址几经变迁。先从沙基金利埠到四牌楼福音堂、花地萃香园,1900年又迁往澳门,1904年,将永久校址设在距广州城东南十里的康乐村。此后,经历了战火洗礼的岭南大学,又于1937年南迁至香港,1942年北上至韶关。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岭南大学得以重返康乐。1953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1987年12月,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
学院介绍——学院简介
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是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商学院,在中央、教育部、各级政府和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海内外岭南学长和各界人士的关心资助下,遵循国家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秉承孙中山先生“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的校训,锐意进取,致力于教育国际化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行动实践“作育英才,服务社会”的岭南传统。
学院历史
学院与成立于110多年前的岭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1888年,美国友好人士在广州创办了岭南大学,1927年收归中国人自办。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岭南大学有关科系分别并入中山大学和其他高等院校。
1987年12月,值岭南大学百年盛典前夕,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学院经国家教委批准成立,经过一年多的筹办,于1989年正式招生运作。
学院成立之初,由原广东省副省长王屏山先生任首任院长。1994年,复旦大学经济系博士生导师舒元教授调入我院,担任院长至今。现任学院领导集体还包括:党委书记张文彪、副院长王珺、副院长许罗丹、副院长陈平、副院长张建琦、副院长兼办公室主任古小红、党委副书记欧阳可全。
学术研究
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院在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方面均取得显著进步,学术声誉和社会影响不断提高。
2005年,学院的“教学国际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获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教师王曦博士的论文《中国转型经济总需求分析:微观基础与总量运行》获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教师宋海清的博士学位论文在美国供应链管理协会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组织的全球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博士论文评奖中被评为第一名,成为该奖项设立30多年以来唯一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目前学院拥有理论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金融学和财政学应用经济学科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9个博士专业,十七个硕士专业;工商管理(MBA)和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EMBA)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六个本科专业。拥有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学位(美国)、国际贸易高级专业MBA学位(法国)两个外国学位项目。
师资力量
学院借鉴国际国内著名商学院的办学经验,广纳人才,吸引优秀的专家学者到我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目前有专任教师85名,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29人;博士生导师19人;博士49人。
在广纳人才的同时,学院十分重视师资的培养,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资助教师赴国外访问和参加学术活动。目前,已有近40名本院教师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后归国执教。此外,还有来自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明尼苏达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法国里昂第三大学等国际顶尖学院的外籍教授、外国政要、国内著名经济学人、商界领袖来院授课讲学。
教学资源
学院具有优良的教学和科研条件。自1988年成立至今,在岭南(大学)学院董事会的带动下,岭南校友和各界人士为学校、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捐资达一亿七千万港元,捐建了林护堂、黄铭衍堂教学楼,黄传经堂讲学厅、岭南堂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伍舜德图书馆、叶葆定堂岭南MBA教学楼、伍沾德堂岭南行政中心、岭南教授住宅大楼、荣光堂贵宾楼,对改善教学、科研、服务和生活条件,促进学科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伍舜德图书馆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图书馆,使用面积达5000平方米,拥有大量的中文、外文藏书,以及最新的中英文期刊,此外还订购了十多种国内外有影响的电子数据库,为华南地区经济管理类刊物收藏最完整的小型专业图书馆之一。
学生培养
凭借雄厚的师资力量、优良的教学条件、厚重的历史积淀,学院的各类学位项目已成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热门项目,每年吸引大批优秀考生报考。2003年、2004年相继录取了两名广东省高考总分状元,学院招收的6个本科专业,高考招生录取分数线多年来在全省名列前茅。2005年,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金融学、物流管理、财政学、保险学6个本科专业,录取分数线在广东省排名分别为第2、3、4、5、6、10。
学院注重博雅教育和通识教育,本科各专业一二年级统一培养,实现宽口径、厚基础,三年级同学可根据个人的特长、兴趣、志向和社会需求,在本院内重新选择专业和方向,学习专业课程,部分课程实行全英文教学。
此外,学院大力开拓对外交流的途径,提供开放式的教育环境,本科、MBA学生均可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到北美、欧洲、亚洲国家和香港地区20多所高校的交换生项目,参加国际国内的各种竞赛和交流活动。2006年,学院将有70余名学生前往世界各地的高校学习。学院更积极开发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优秀大学2+2,3+1模式的合作等,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提供国际直通车。
学院MBA项目的教学和学生培养在国内也处于一流水平, 2005年,学院中美合作EMBA项目荣获中外合作EMBA第一名,学院医药卫生方向EMBA项目学员钟惟德荣获第九届“广州十佳青年”称号;综合方向EMBA学员方贵权荣获第五届“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6年,世界知名商业杂志《福布斯》中文版发布了“2006年中国最具价值商学院”榜单,我院MBA项目在 “中国最具价值全日制MBA项目”中排名第三,“中国最具价值在职MBA项目”中排名第九,毕业生薪资增长最快的商学院中排名第四。EMBA学员陈凯旋高票入选2005年广东十大经济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