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西黑猪
百科名片鄂西黑猪是湖北省西部山区南型黑猪的总称。1959年湖北省开展地方家畜良种调查埋为本名。它包括恩施黑猪、长阳猪和郧阳黑猪等类群,具有适应山区生态环境条件、耐粗饲和其肉、脂宜于加工火腿、熏腊肉等特性。目前以中等体型的恩施黑猪(当地称为“中型猪”或“二眉猪”)数量最多,质量最优。1981年,《中国猪种志》编辑组在昆明召开的西南地区猪种资源讨论会上,将本猪种列为“湖川地猪”的组成部分。
产地、分布、数量鄂西黑猪主产于鄂西23个山区县市。产区东至公安县虎渡河,西北部与渝、陕接壤,南部与湘西交界,北至竹山、房县,周围省、县亦有分布。1981年本品种在湖北境内存栏约180万头,其中繁殖母猪12.5万头,种公猪2500多头。中心产区的恩施地区(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存栏12万头,繁殖母猪8.5万头,种公猪2000头。2001年底,本品种在恩施自治州境内存栏96392头,能繁母猪89480头,种公猪仅76头。
品种的形成据历次调查分析,鄂西黑猪形成的主要因素有:1、山区条件的制约产区境内山大谷深,地形复杂,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地占总面积的70%以上。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4000—5000℃,年降水量800—1700毫米,气候寒冷潮温,且垂直差异大。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3/4,农作物以玉米、薯类为主,旱杂粮、薯类藤叶等副产品数量多,是养猪的主要饲料来源。另外,产区内各种野草、树叶以及红三叶、火棘、橡实等来源广。群众还有利用山区优越条件放牧养猪的习惯。长期在山区环境条件下生活的鄂西黑猪,形成了耐粗饲、耐寒湿和蓄脂能力强等特性。2、人为的选择产区历史上交通闭塞,副业门路少,生产水平低,劳动强度大,群众把养猪作为积肥,吃油、肉和用钱的主要家庭副业。加上单村独户的长期闭锁繁殖饲养,群众有吃腌熏肉的习惯,火腿外销情况好。这些都是形成鄂西黑猪品种的因素。3、风俗习惯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产区是汉族、土家族、苗族等混居的地方,汉、土、苗人民在祖传的礼仪习俗中,多离不开猪和肉。《湖北通志》、《咸丰县志》上就有“陈—牛—羊—豕”祭祀和“细阴米各用膏煎水煮”作“茶饮”(即用细茶、糯米、猪油等制成的饮料)的记载。可见,产区养猪业历史悠久,鄂西黑猪是一个古老的地方猪种。
产区自然形成“母猪窝子”和交易猪行,对产区内外猪种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据《咸丰县志》记载,明万历辛亥年(1611年)该县有交易猪行30余处。《来凤县志》亦有类似记载。目前各地“母猪窝子”繁殖的仔猪,通过交易所销往四方,对生猪的发展和猪种质量的提高都有促进作用。据《竹山县志》、《施南府志》等记载,历史上因灾荒、战乱等引起了人畜的流动,如明朝荆州及川、湘等地部分移民迁入产区,带来了外地猪,这对本品种形成不同类群也有一定影响。4、野猪的影响产区有些地区山高林密,野猪多,曾多次发现野公猪配家母猪产出杂种猪。如1980年,原鹤峰县中营公社长二队黄玉斋的母猪被野公猪配后产仔5头,1982年4月5日,已饲养至16月龄,屠宰其中的一头体重88千克,屠宰率70.79%。该猪被毛粗长,鬃毛长16厘米。绒毛密,头直长呈圆锥状,体长与头长比3.27:1,耳小竖立、后张,眼球巩膜鲜红,四肢强健,性刚烈,体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介于野猪与家猪之间。可见,在有放牧习惯和缺栏圈养猪的偏僻山区,野猪的血液对鄂西黑猪的形成,也多少有些影响。
品种的特征特性1、体型外貌鄂西黑猪被毛黑色,结构匀称。成年母猪平均体高60.89厘米,体长122.62厘米,胸围106.24厘米,体重94.53千克(表36)。头稍长,额部有横形皱纹,有的有旋毛。额有似眼眉的两道深皱者,当地称“二眉猪”。耳中等大,软而下垂,长不及口叉,皮肤皱较少。颈下少见垂肉。背腰较平直,腹大而不拖地。后躯较弱,略高于前躯;斜臀。尾帚长不及飞节。四肢健壮。表36 鄂西黑猪成年猪的体尺体重
类型
性别调
查头数
体高(厘米)
体长(厘米)
胸围(厘米)
体重(千克)
X±SX
X±SX
X±SX
X±SX
恩施
公
11
70.32±0.908
136.73±1.538
119.30±1.113
128.39±3.660
母
440
61.47±0.213
124.01±0.402
106.65±0.385
94.04±0.977
长阳
公
5
65.50±1.512
134.60±1.887
119.60±2.992
127.29±4.105
母
50
58.08±0.471
116.26±0.756
0.754
86.87±1.771
郧县
公
3
52.33
107.33
97.22±2.469
57.99
母
20
57.31±1.009
107.96±2.632
114.61
97.22±5.001
加权平均数
公
19
69.89
131.53
114.61
116.99
母
510
60.89
122.62
106.24
114.61
此外,鹤峰等地猪体格较大,当地称“大型猪”、“狮子头猪”。其体质较疏松,毛密鬃硬,皮肤皱襞多而深,膝部多“穿裤腿”,颈下垂肉明显,尾帚长,过飞节。恩施石窑、建始官店、巴东马眠等地的猪,体型较小,头直长,嘴筒尖,耳小,耳廓较硬,前躯发育差,皮肤平滑无皱,当地称“小种猪”、“狗头猪”。2、生长发育测定鄂西黑猪120头猪种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表37。表37 鄂西黑猪生长发育统计
月龄
性别
头数
体高(厘米)
体长(厘米)
胸围(厘米)
体重(千克)
X
SX
X
SX
X
SX
X
SX
4
公
5
20.90
1.19
母
25
20.11
2.84
8
公
5
47.84
1.96
87.34
2.68
76.84
1.52
37.02
2.12
母
25
47.86
2.49
89.10
5.79
75.92
4.71
36.86
6.04
10
公
5
49.68
1.91
95.20
1.30
82.00
1.41
45.12
1.95
母
25
49.49
3.10
92.60
6.32
81.48
4.96
43.90
7.26
12
公
5
52.00
1.17
100.20
1.64
85.90
1.75
51.46
2.49
母
25
5196
3.84
98.60
3.06
85.04
3.52
50.02
5.08
鄂西黑猪生长强度情况见表38:
表38 鄂西黑猪增重情况(母猪)
月龄
初生
2
4
6
8
10
12
绝对增重(千克)
0.92
9.18
10.01
8.92
7.83
7.04
6.12
平均日增重(克)
153.00
166.83
148.67
130.50
117.33
102.00
相对增重(克)
100
109.04
97.17
85.29
76.67
66.67
据资料分析,鄂西黑猪的种猪在6月龄以后生长速度变慢。
鄂西黑猪种猪7—8月龄,体重40千克以上,为适宜初配时期,而育肥在中等饲养表示问候等平下,9月龄体重达90千克左右,其增重比种猪高1倍以上。3、繁殖能力鄂西黑猪性成熟较早,有的公猪在55日龄,体重14千克左右,即有爬跨、射精等性行为出现。农村对公猪普遍利用过早,一般3—4月龄即行配种,不少公猪因利用过度,一般仅能利用1—2年。在种畜场的公猪一般8—10月龄配种,利用年限达3—5年。测定7头鄂西黑猪公猪的射精量,平均为119.5毫升,密度1.64亿,活力0.88,PH值7.25。
鄂西黑猪一般在90—120日龄第一次发情,发情周期18—22天,持续3—5天,发情征候明显。发情后,初产母猪在2—3天,经产母猪在1.5—2.5天为适宜配种时间。据238窝统计,情孕期平均为113.92天。产后在哺乳期发情者较少见,一般在仔猪断奶后5—7天发情配种。
产仔数,初产平均8.69头,二产10.27头,经产11.88头(表39)。表39 鄂西黑猪繁殖性能统计
项 目
初产
二产
经产
产仔数
n
172
168
473
X
8.69
10.27
11.88
SX
2.31
2.38
2.81
产活仔数
n
172
156
466
X
8.53
9.94
11.39
SX
2.34
2.31
6.13
初生窝重(千克)
n
145
129
369
X
6.77
8.92
9.48
SX
2.56
2.25
2.19
初生个体重(千克)
n
145
129
369
X
0.76
0.88
0.87
SX
0.21
0.17
0.16
泌乳力(千克)
n
63
46
96
X
30.44
34.04
35.42
SX
6.54
8.61
7.19
60
天
断
奶
头 数
n
114
138
343
X
7.49
8.51
8.75
SX
2.34
2.17
2.17
窝重(千克)
n
112
131
339
X
73.92
84.61
87.32
SX
28.47
26.05
25.27
个体重(千克)
n
103
131
339
X
9.77
10.09
10.14
SX
2.39
2.30
2.28
成年母猪各胎次产仔数情况见表40.
表40 鄂西黑猪产仔数分胎次统计
胎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以上
统计窝数
172
168
107
101
58
70
44
30
19
9
7
9
产仔数
X
8.69
10.27
11.20
11.69
11.86
12.43
12.63
13.20
13.53
13.00
12.57
12.11
SX
2.31
2.38
2.24
2.83
2.03
2.81
3.29
2.39
2.70
3.04
3.69
3.33
利用年限一般5年左右。平均乳头12.71个(表41):
表41 鄂西黑猪乳头数调查统计
乳头数
10
11
12
13
14
15
16以上
总计
头数及占
百分比
头
数
%
头
数
%
头
数
%
头
数
%
头
数
%
头
数
%
头
数
%
头
数
%
公
3
1.36
12
5.45
98
44.55
40
18.18
60
27.27
4
1.81
3
1.36
220
12.75
母
2
0.36
20
3.55
312
55.42
79
14.03
133
23.62
8
1.42
9
1.60
563
12.68
4、肥育性能鄂西黑猪的肥育性能较好,按南方饲养标准饲养,240日活重达92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509.13克,每千克增重消耗可消化蛋白559.70克,消化能60.2兆焦耳,混合料4.42千克,青料3.75千克;在农村饲养,9月龄活重可达90千克,肥育期平均日增重401.7克,每千无增重消耗可消耗化蛋白337.08克,消化能52.3兆焦耳(表42)。表42 鄂西黑猪肥育性能
试验
项目
头
数
开
始
育
肥
日龄
育 肥 期
净平重
(千克)
育
肥
期
天
数
平均日增重(克)
每增重1千克消耗
始重(千克)
结束重(千克)
X
SX
可消化蛋白(克)
消化
能(兆焦耳)
X
SX
X
SX
X
SX
南方饲养标准组
9
89
15.12
3.42
92.00
7.31
76.88
6.60
151
509.13
43.73
559.70
60.21
低于南方标准15%组
9
89
15.68
2.43
83.11
6.24
66.53
5.70
151
441.69
38.07
521.41
56.40
低于南方标准30%组
8
89
16.14
1.43
75.44
4.72
59.25
4.43
151
392.39
29.36
504.56
54.18
农村组
6
25.90
14.84
105.97
33.25
80.07
47.92
221
401.70
0.075
5、胴体性状据屠宰测定20头育肥猪,平均屠宰率71.66%,花板油占活重的11.24%,腿臀比25.14%。测定20头育肥猪左半边胴体,瘦肉41.80%,肥肉36.63%,皮10.25%,骨9.19%(表43)。表43 鄂西黑猪屠宰测定结果
项 目
肥育试验
农村组
加权平均数
南方饲养
标准组
低于南方
标准15%组
低于南方
标准30%组
头 数
4
4
4
8
宰前活重(千克)
X
90.94
75.91
72.94
103.64
89.46
SX
5.27
6.21
0.43
21.35
屠宰率(%)
X
72.46
69.73
69.55
73.25
71.66
SX
1.68
1.30
0.60
1.14
胴体长(厘米)
X
80.30
79.50
79.00
77.55
78.78
SX
2.96
1.00
2.00
4.84
6—7
肋
骨
间
皮厚(厘米)
X
0.35
0.425
0.44
0.41
0.41
SX
0.058
0.096
0.050
0.004
膘厚(厘米)
X
3.95
3.03
2.56
4.72
3.80
SX
0.173
0.330
1.610
1.100
眼肌面积(平方厘米)
X
24.99
19.19
17.88
20.00
30.45
SX
0.942
4.100
2.900
3.850
腿臀比例(%)
X
26.10
26.79
26.00
23.41
25.14
SX
0.976
4.000
2.130
2.300
花板油重占活重(%)
X
11.80
9.91
8.78
12.85
11.24
SX
0.02
1.17
0.78
1.76
胴
体
组
成
(%)
肉
X
41.54
44.95
44.30
39.12
41.81
SX
1.08
0.88
1.49
2.92
脂
X
38.40
32.85
32.61
39.64
36.63
SX
0.91
0.94
1.20
3.76
皮
X
10.08
10.92
11.27
9.49
10.25
SX
0.50
0.85
0.59
2.11
骨
X
8.82
15.15
10.61
10.02
9.90
SX
0.13
0.36
0.26
2.15
肋 骨 数
13.75
13.25
13.75
14.00
13.75
表44 鄂西黑猪可食部分化学成分分析表(鲜样)
项目
水分(%)
灰分(%)
脂肪(%)
蛋白质(%)
热值(兆焦耳/千克)
瘦肉
69.07
1.08
7.95
21.70
8.40
肥肉
6.36
0.09
92.20
0.74
36.67
板油
3.12
0.09
96.55
0.31
38.22
花油
6.01
0.11
92.85
0.86
36.96
肉的品质:肉色鲜红,系水力58.83,PH值5—6.2,熟肉率67.75%,肌纤维细度67.2微米。
脂肪品质:背膘出油率为87.16%,碘价63.22;板油出油率为89.85%,碘价58.97。鄂西黑猪瘦肉、肥肉、花油和板油的化学成分见表44。6、肉品的加工利用鄂西各族人民均有屠宰“年猪”并加工腌制品的习惯,主要产品有熏肉、熏火腿、肘蹄、腊肉和灌肠(熏腊肠)等。1980,“恩施火腿”和“恩施熏肉”是全国同类产品中的名牌产品之一。 (1)恩施火腿:1980年在全国杭州火腿制品会议上被评为全国第4名。20世纪90年代后期,最高年产火腿可达33万只,其中半成品12万只。
恩施火腿有下列特点:
①制作工艺吸取南(金华)北(皋)火腿加工技艺之精华,继承本地熏腿的传统经验,发挥本地原料的特点。成品盐度适中,造型美观,有竹叶形、琵琶形之分;色、香、味都很好;鲜肉成品率68%左右。
②以鄂西黑猪中、小个体肥猪的后腿作原材料,皮薄、肉嫩,脚杆细,成品更优。
③营养价值丰富,可食部分含蛋白质36.36%,脂肪18.48%,水分35.37%,还含有钙、铁、磷等成分,且腌制不用硝。
(2)恩施熏肉:又名“土腊肉”。是产区的传统特产,色泽橘黄,瘦肉具有玫瑰色,食不腻口,风味独特,以鹤峰县大型肥猪作原料的产品为上选。恩施熏肉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与恩施火腿相近,蒸、炒、炖均可,清香爽口。
(3)灌肠制品:分腊肠和灌肠两类,均以生料加工制成,风味别具一格,保存期较长。7、适应性本品种长期生活在山区,在以青粗料为主(结合放牧)和精料少的条件下,能正常生长繁殖,抗逆性强。
据放牧试验,在低山野草萌发季节,鄂西黑猪日平均放牧采食面积53.4平方米,采食量2.34千克;高山区日平均放牧采食面积34.7平方米,采食量2.91千克。据试验,在海拔1100米高山区放牧期的架子猪,日增重可达470克。
据咸丰县种猪场试验。8头鄂西黑猪拖架期113天,饲以70%的青饲料,30%的红薯粉渣,平均日增重275克。可见该猪种耐粗饲的性能良好。8、杂交利用鄂西黑猪用中约克、巴克夏、哈白、苏白、长白、内江、荣昌、监利等国内外猪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利用,都有一定效果,测定结果见表45。90年代初,则引进大约克猪与鄂西黑猪进行二元杂交,1997—1998年又引进长白公猪进行三元杂交,开始生产长大鄂三元杂种肉猪。目前,80%的商品猪为大鄂(主要的)和长大鄂,另20%则为中鄂猪(中约克×鄂西黑),多用作制作优质火腿的原料。表45 鄂西黑猪杂交效果
项 目
父本
(中约克)
母本
(恩施黑猪)
约本一代
双亲
均值
优势率
n
X
n
X
n
X
实值
%
繁
殖
性
能
产仔数(头)
115
9.85
473
11.88
40
11.65
10.865
0.785
7.23
初生窝重(千克)
95
10.65
369
9.48
29
10.42
10.065
0.355
3.53
泌乳力(千克)
11
38.75
96
35.42
19
34.85
37.085
-2.235
-6.03
60日龄断奶个体重(千克)
100
12.35
339
10.14
28
14.19
11.195
2.895
25.86
肥
育
性
能
平均日增重(千克)
24
0.3805
60
0.3576
14
0.4045
0.3691
0.354
9.59
饲料
利用
消化能(兆焦耳/千克)
24
48.15
60
51.23
14
45.29
9.69
-4.398
8.85
可消化粗蛋白质(克/千克)
24
316.45
60
336.72
14
297.68
326.59
-38.91
11.91
屠
宰
性
状
屠宰率(%)
4
78.36
9
73.89
5
75.10
76.125
-10.25
-1.35
6—7胸椎间膘厚(厘米)
4
5.65
9
5.96
5
6.54
5.805
0.735
12.66
6—7肋间皮厚(厘米)
4
0.20
9
0.50
5
0.33
0.35
-0.02
5.71
花板油占胴体比(%)
4
7.67
9
12.13
5
9.81
9.90
-0.09
-0.91
腿臀比例(%)
4
27.74
9
22.37
5
23.75
24.30
-0.55
-2.26
眼肌面积(平方厘米)
4
34.85
9
22.89
5
27.55
28.87
-1.32
-4.57
瘦肉率(%)
4
48.02
6
39.12
3
41.71
43.57
-41.86
-4.27
评价和展望鄂西黑猪是湖北省山区数量多、分布广的地方良种之一,具有适应鄂西南高山地带生态环境饲养、肉旨适于腌制火腿和腊肉等特点。目前,鄂西黑猪数量减少,品质下降,各级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繁育体系,整顿好县、市种猪场和核心群,采取切实措施对该地方良种加以保护,并积极开展选育工作,不断提高种猪质量。同时,进一步开展杂种优势利用,在保持鄂西黑猪优良特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育肥猪的日增重和瘦肉率。并注重火腿和腊肉等肉制品的研究开发,扩大市场,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