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特异性阴道炎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疾病概述】非特异性阴道炎是由一般病原菌,如变形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引起的阴道炎,而不是由特异性病原体,如滴虫、霉菌、淋球菌等所导致,本病还与嗜血杆菌、支原体、各种厌氧菌的感染有关,本病又称为阴道嗜血杆菌性阴道炎、阴道棒状杆菌性阴道炎、加德纳杆菌性阴道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炎。其之所以称为细菌性,是因为本病可见大量细菌生长繁殖,其中以厌氧菌为主;而所谓阴道病,则是指本病阴道分泌物增多,但无临床所见到的炎症反应,其局部无白细胞增加,而且约50%的患者没有症状。

【疾病诊断】详细查询有无上述病因存在,阴道分泌物虽多,但非泡沫状及凝乳状,分泌物涂片用革兰氏染色后可在镜下找到非特异性化脓菌,多次检查不见滴虫及霉菌。

【治疗措施】如有全身反应,应卧床休息,注意营养。局部治疗的原则是:恢复阴道的正常酸硷度,根据病原菌使用抗生素乳剂或粉剂,方法:应用15乳酸或0.5%醋酸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阴道,拭干后涂抗生素乳剂或9粉剂,第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

【病 因 学】非特异性阴道炎,常见的原因为异物(子宫托、遗留棉球及纱布)、损伤、腐蚀性化学药物、过敏反应、放射治疗后、长期子宫出血以及机体抵抗力降低等,均能为病原体创造条件而引起继发感染。常见的病原体多为一般化脓性细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临床表现】1.急性期间可有体温稍升高,白细胞增多,全身乏力,下腹部坠胀不适感。

2.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浆液性或血性,阴道有灼痛感。

3.窥器可见阴道粘膜充血,有时有浅表小溃疡,阴道内pH值偏硷性。

4.慢性炎症可以使皮肤增厚、粗糙、皲裂,甚至苔藓样变。

【中医治疗】外阴是指女性的外生殖器,也即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包括耻骨联合至会阴以及两股内侧之间的组织。外阴炎就是外阴的皮肤或粘膜所发生的炎症病变,如红、肿、痛、痒、糜烂等。

西医学认为,外阴炎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感染两种。特异性如霉菌、滴虫感染为主;非特异性如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感染等。非特异性感染比较多见。此外,还可以继发于其他局部或全身疾病,如宫颈炎、阴道炎、宫颈癌等病,由于分泌物增多的刺激,或经血、恶露过多过久的刺激,均可引发不同程度的炎症。其他如月经纸、巾的浸渍,患有尿瘘、粪瘘的粪便刺激,糖尿病患者糖尿的刺激等,都可以导致外阴炎。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临床表现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急性炎症:患者先感到外阴不适,继而出现瘙痒及疼痛,或有灼热感,同时可出现外阴部位(包括大、小阴唇,阴蒂)皮肤及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充血,严重时还会形成糜烂、溃疡,或出现大片湿疹等,并伴有排尿痛、性交痛。另外,外阴部位出现毛囊炎时,也可以因脓肿的发生而使外阴高度肿胀及疼痛,进而形成疖肿。

2、慢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外阴瘙痒、皮肤增厚、粗糙、皲裂,也可以伴有排尿痛或性交痛。

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在妇科检查方面还应着重检查阴道及尿道口、尿道旁腺,并注意有无尿瘘或粪瘘。此外,也需要进行诸如阴道分泌物、尿糖定性、大便虫卵等实验室检查,以除外霉菌、滴虫、淋菌感染,以及糖尿病、蛲虫感染等。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诊断一般说来并不困难,但也要注意与外阴部的其他病变相区别,如白塞氏综合征、外阴白色病变等。

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以消除如阴道分泌物等的刺激因素,如阴道炎、宫颈炎、糖尿病、尿瘘等,应使用药物控制或手术修补,局部治疗则以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或局部涂擦抗生素或可的松软膏。如果出现混合感染,或外阴肿痛、化脓时,就需给服相应的抗生素治疗。

非特异性外阴炎的主要症状是外阴瘙痒、肿痛,属于中医学的“阴痒”、“阴肿”等病范畴。从中医学的角度而言,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急性阶段基本属于实证,主要是由于湿热下注于外阴所致,即所谓:“妇人阴痒,多由于湿热所化。”至于湿热的生成,又与肝、脾两脏的功能失常有关。因为脾有主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功能,脾的功能失常,水液代谢不能正常运行,就会导致水湿的积聚,日久则能化热,而形成湿热;肝有主疏泄的功能,对水液的运行具有调节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形成肝气郁滞,不仅能影响水液的运行而生湿,同时肝郁日久也能化热,从而形成湿热。因此,虽然同为湿热,但在生成的过程中又有脾湿化热和肝经湿热的区别。正是因为病机不同,故急性外阴炎在临床的症状表现也同中有异。非特异性外阴炎的慢性阶段基本属于虚证,主要为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因为肾开窍于二阴,肝肾不足,可使前阴失于营养,从而发生阴痒。

根据对非特异性外阴炎病因病机的认识,可以将本病分为三种证候类型进行辨证论治:

脾湿下注型表现为阴部瘙痒、肿痛,难以自制,搔后流水伴有白带量多、清稀,食少便溏,舌淡红、苔白润,脉沉缓等症状。治用健脾除湿止痒之法,可选用完带汤加减。药如:苍术、白术各20克,山药、车前子、白鲜皮、蛇床子、白芍各15克,萆、苦参各30克,乌药9克。如外阴搔破流水或带中混有血丝者,可加土茯苓、仙鹤草各30克。另于破损局部喷涂西瓜霜,每日2~3次,也可外涂珍珠散。

肝经湿热型除见有阴部瘙痒、肿痛,甚至坐卧不安的主症外,外阴可有充血、灼热或糜烂溃疡,以及带下量多,色黄质稠,有臭秽,烦躁易怒,口干口苦,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脉弦数等症状。治疗则用清热解毒、燥湿止痒之法,选择龙胆泻肝汤加减。药如:龙胆草、栀子、黄柏、生地、泽泻、车前子、丹皮各15克,柴胡、木通各9克,败酱草、薏苡仁各30克。兼见头晕、耳鸣者,加菊花、白蒺藜各15克,桑叶9克;口舌生疮者,加黄芩、黄连、竹叶、元参各9克;外阴肿痛,渗流脓水,或有皮肤破损者,还可与五味消毒饮合用。药如:蒲公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天葵子等。

肝肾阴亏型此类证型的表现为阴部瘙痒,外阴皮肤增厚、粗糙可有皲裂,伴见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症。治疗可用滋阴降火,养血活血之法,选用知柏地黄汤加减。药如:熟地、萸肉、山药、首乌、当归、丹皮、泽泻、茯苓、牛膝、蛇床子、白鲜皮各15克,知母、黄柏、草红花、茜草各9克。夜寐不佳者,加甘松、炒枣仁各30克;神疲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加太子参、白术各15克,藿香梗6克,减去方中丹皮。

在应用上述内服药的同时,还需配合外用药治疗,则效果更佳。一般可采用熏洗方,药如:蛇床子9克,乌贼骨、白鲜皮、枯矾、苦参各15克。上方可煎汤,趁热先熏后洗,每日2次,5日为1个疗程。如有破溃流水,或生疮流脓者,则用冰硼散或珍珠散,或西瓜霜等喷涂局部。

【预防治疗】预防: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5%浓度的洁尔阴洗液清洗外阴,能杀灭致病菌,防止性病传播,并能润滑阴道,保护阴道粘膜,消除异味,起到预防作用。 2、经期使用洁尔阴女士巾,日常护理使用洁尔阴护垫,可有效预防生殖系统的感染。 3、注意饮食营养,提高身体素质。

治疗: 1、甲硝唑0.3g,每天2次,连服7天。 2、克林霉素0.3g,每天2次,连服7天。 3、10%洁尔阴洗液冲洗外阴及阴道,然后带上消毒指套将1片洁尔阴泡腾片送至阴道深部后穹窿处,早、晚各1次,7天为一个疗程。

【疾病危害】患有非特异性阴道炎最大的危害就是对女性的生育产生影响。非特异性阴道炎长久不治疗,炎症扩散,引起引发阴道粘连,阴道积脓或宫腔积脓,并且患有非特异性阴道炎极易引起盆腔炎、宫颈炎这样的炎症。如果孕妇患有非特异性阴道炎的话,会引起胎膜早破,还有可能会引起绒膜羊膜炎等。

【食 疗 方】非特异性阴道炎患者应多吃冬瓜、西瓜、赤小豆等淡渗利湿的食物,忌饮酒、抽烟及辛辣之物。

1、鲤鱼赤豆汤

用料:鲤鱼1尾,赤小豆60克。

做法:鲤鱼去头、尾及骨头,取肉与赤小豆共煮至豆烂,分2次服用。

适应证:白带多,湿热有毒者。

2、茯苓粳米粥

用料:茯苓30克(研末),粳米30~60克。

做法:将粳米煮粥,半熟时,加入茯苓末,和匀后煮熟,空腹服用。

适应证:中医辨证属脾虚湿重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